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40/2024-00000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罗庄区行政审批服务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成文日期  2024-01-11
 公开日期  2024-01-11  发布机构  罗庄区行政审批局
罗庄区行政审批服务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3年罗庄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等各项工作。现将我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强化法治保障,推进依法审批制度化。

一是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根据《罗庄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梳理编制我局集中行使行政许可事项115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并逐项落实业务承接科室,其中:社会事务科48项,市场准入科17项,项目建设科25项,涉农事务科25项。二是建立行政审批分级会审机制和重大行政许可合法性审查制度。编制《行政审批分类分级审核决定清单》,实施行政审批全链条责任制,为依法依规审批提供强力保障,解决了涉及幼儿园、社会团体等一批民非组织历史遗留的难点堵点问题。三是强化行政执法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11名人员全部通过执法考试,合格率达100%,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同时强化行政审批案卷管理,今年共开展两次行政审批案卷集中评查。四是将法治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提升审批队伍法治意识与业务能力,把普法说理贯穿于行政审批全过程,不断提高行政审批说服力和公信力,积极营造勤勉务实、风清气正的行政审批氛围。

(二)强化服务保障,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一是规范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制定出台《罗庄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四大提升行动为主线,以“十统一”任务为抓手,积极健全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区8个街镇全面扩建、新建提升完成,“标杆型”比例达到100%,2023年又重新选定2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进行标准化提升。全区8个街镇、4个村、4个园区分三批完成市级验收。

二是提升重点项目审批服务质效。召开全区投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事项培训会,不断强化业务学习,对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涉及的相关准入政策、审批流程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提升罗庄区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审批服务水平;组建区级投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帮办代办服务中心,设立全程帮办代办服务队伍,为所有重点项目建档,提供“管家式”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主动走访企业问需,集中开展“多渠道融入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共成长”活动,为企业发放业务指导手册,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了解企业在审批流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

三是打造“7×24小时”沂蒙政务云客服平台。通过“人工+智能”融合服务,全时段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各类事项的办事咨询、审前辅导、线上帮办、远程导服等兜底服务。建立“即响即应”机制,按照“企业群众发问、导服立即响应”的工作理念,明确响铃5秒内接听,保障群众诉求之路畅通无阻。2023年罗庄区沂蒙政务云客服累计接听电话10233人次,回访企业群众3591人次,精准远程指导969人次,微信视频指导16人次,切实实现“兜底服务”,极大提高了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三)强化改革创新,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

一是创新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通过优化“批前审查”流程,压缩并后置耗时最长的环评审核修改环节等方式,以“一次性告知、一份材料、企业承诺”的形式在最短时间内作出行政决定,审批时间从至少30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通过环评“告知承诺制”方式审批,最大限度缩短企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周期。同时,环评审批结果于批复当天通过审管联动平台推送至生态环境部门,以便及时依法查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制度执行“有效率”“有力度”。

二是创新设立重点项目“会诊”工作室。全面践行“项目为王”工作理念,牵头组织全区12个审批服务部门建立审批业务专家库,分领域、分专业推出20个专家组,全域协同、“靶向”服务、逐级推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类疑难杂症疏通重大项目各节点办理梗阻,多维度深化工程建设项目领域改革创新,确保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立接诊、坐诊、出诊、回访的工作流程,形成分类诊疗机制,同时,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并开展电话或上门回访,及时听取企业评价。今年以来,召开项目协调会30余次,开展上门“服务”120余次,回复业务咨询230余次,赢得企业广泛好评。

三是创新开展“政务+金融”“政务+园区”等特色服务。依托银行金融网点、功能园区等开展“政务+金融”、“政务+园区”服务,构建三级服务场所为主线,政银、政企合作网点为辅线相结合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我局和工商银行联合成立全市首家企业开办全链条政银服务专区,整合相关事项,在银行网点办理发放营业执照的基础上,增加公章刻制、税务Ukey申领、电子发票申领等服务,形成“政务服务+金融服务”“1+1>2”的聚合效应,实现“政府优服务、银行拓业务、群众得实惠”三方共赢,有效助力企业开办提速增效。

(四)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法治政府思维有待加强。部分工作人员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强化,法治文化与审批文化的融合还需要不断加深,审批人员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尚未完全入脑入心,参与法治建设程度还不够充分,大厅派驻单位窗口人员法治建设参与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不够细致。开展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共治氛围不浓厚,群众法治意识有待提高。在法律法规普及方面,形式还需多样化,内容还不够丰富,法治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

三是法治政府建设能力有待提高。行政审批局涉及的审批业务量大、专业性较强,涉及多个部门、多部法律,而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对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行政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主要负责人出现调整,历任党政主要负责人都严格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安排部署。

一是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依法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积极推动审批服务效能、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项改革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对法治建设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带头遵法、学法、守法,引导全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全局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

二是加强法治政府制度建设。牵头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度》《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制度》《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制度》等一系列法治建设相关制度,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效能。

三是带头开展依法依规审批。把《行政许可法》作为行政审批工作的重要标尺,开展民主集中制会商研判,加强政策法律适用,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在审批服务过程中开展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定期带领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社区、集市等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升办事群众、企业的法治素养,在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中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四是推动解决法治领域“急难愁盼”问题。社会各界对审批服务效率提升期望较高,为解决审批慢的问题,在全局开展“审批时限长”问题排查整改活动,从具体的审批业务入手,从“完成审批一件事”角度,查找影响审批时长的突出问题,边查边改,有效缩短了审批时长。同时,为更近距离地倾听服务对象心声,组织开展审批服务大回访活动,收集意见建议并提出改进措施。今年以来,共排查整改问题23个,开展审批业务回访511次,审批服务效率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提升。

三、《罗庄区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我局承担区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重点任务4项,参与任务8项,全部完成。

一是动态调整权责清单,落实和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度。重新认领权责清单事项8项并进行了修改完善;完成2023年区审批局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编制,承接行政许可事项115项,编制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办理项342项。

二是开展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推进机械产业“一链通办”新模式,完成3个一件事主题服务流程再造。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惠企政策咨询服务专窗,提供咨询服务300余人次;落实“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录入发布“免申即享”事项40余项,上传兑现结果2717件。

三是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开展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推出商品促销一件事、企业营业一件事集成服务,罗庄区沂蒙政务云客服累计接听电话10233人次,精准远程指导969人次,实现了在线咨询、在线指导、在线帮办。

四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同标同源”建设,实现政务服务统一入口、统一出口。规范电子证照制发应用,推广电子营业执照“1+N”场景应用,开展政策服务可视化直播12场次。

四、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审批事项合法性审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二是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加强领导干部职工学法教育,确保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继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培训。开展“审批+普法”全过程普法宣传活动。

三是依法规范开展行政审批。继续推行重大行政审批事项集体会审制度,防范化解重大行政审批事项风险;开展审批案卷评查活动,推动案卷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深化提升“五个审批”,梳理审批事项办理标准和流程,构建风险防范机制,不断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