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乡村振兴 > 工作推进 > 正文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13/2024-00000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罗庄区2024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  成文日期  2024-12-12
 公开日期  2024-12-12  发布机构  罗庄区农业农村局
罗庄区2024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罗庄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安排,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产业、设施、要素、治理一体化进程,积极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努力推进城郊型乡村振兴水美罗庄建设。在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交流会上,综合成绩居全市第8名,其中双福智慧渔业产业基地获得农产品加工项目类第4名。

一、工作成效

(一)瞄准产业振兴,推动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一是用好招商变量。广泛对接招引中化集团、深农集团等国内500强国有企业、农业头部企业,不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2024年全区共签约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项目22个,总签约额96.31亿元。中化先正达中国MAP中心、双福智慧渔业、北京极星农业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二是挖掘特色产业。以成立水稻种植协会、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契机,有效促进“土特产”提质增效,全区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5万亩。大力培育“花、鸟、鱼、宠”四大新兴产业,花木博览城不断延伸花木研、育、产链条,加快国际盆景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引导26家渔业养殖企业(合作社)合作整合,扶持壮大册山宠物狗养殖基地。三是突破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达到35家,累计产值23.85亿元、增幅27.62%,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7家,“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30个。佳知善蛋品全产业链数字科技园项目已孵化这时光、喜枚两大蛋品品牌,年产值超过5亿元;建成江北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山东双福智慧渔业产业基地,有力促进了水产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引领临沂渔业产业跻身全国领先行列。四是创新循环经济。总结全域种养加全链条循环利用褚墩模式,通过发挥恒昌环保、中化MAP、大山牧业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形成“企业+合作社(联合社)+秸秆收储+饲料+畜禽粪便+有机肥(沼气)”全域一体大循环。积极推广册山街道飞翔家庭农场稻蛙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带动农民增收。打造循环农业示范园4处,创建“小而美”循环农业示范基地8处。

(二)聚焦融合共建,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化。一是深化实施百千工程。按照市委“用工业思维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整合市区第一书记、“百千工程”和乡村振兴等优势资源,实体化运作、片区化推进,稳步实施135个基础设施项目。罗庄街道示范片区朱张桥西北村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建设“共富工坊”10个,建成村级共富产业园4处,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二是全域开展环境整治。坚持重点突破、由点及面、全域覆盖,采取无人机+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集中检查,累计发现问题25276条,整改率95.11%。总结推广册山街道“5321”工作法,开展了“房前屋后、院里院外”清洁活动,相关做法在《临沂农业农村工作乡村振兴专刊》刊发推广。三是提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好农村路24.3公里,改造危桥2座,完成11个村通水入户工程,解决4000余户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5G基站93个,5G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5%,改造农村电网138公里,完成1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成沿陷泥河引调水工程、西南片涝区治理工程主体建设。四是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补充乡村教师47人,选调9名优秀校长(园长)到乡村学校挂职,加大乡村幼儿园升类达标建设力度,乡村省级园比例达到67.5%;改造提升村卫生室52处,培训乡村医生500余人,建设孝善食堂32处,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

(三)立足有效“善治”,推动城乡治理一体化。一是深化党建引领。推行村级网格(胡同)党小组,构建“村—街巷—户”网格构架,选拔街巷长5941名。开展村级重大事项“票决”议事187次,实施“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清理规范各类牌子405块。以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集中整治和粮食种植补贴资金发放管理专项治理行动为切口,全面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活动。二是培竖文明新风。开展“法润罗庄”宣讲等10大主题活动3300余场次,省委宣传部来我区实地调研经验做法,“好人罗庄志愿全城”案例在全省推广;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70场次,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400余场次;推动美德信用进乡村,美德积分金融转化贷款余额达到25.37亿元,打造“四季新风文明罗庄”品牌。三是实施村企联建。实施“以工促农、联企兴村”跨村联建集成改革,探索5种联企兴村模式,推动94家企业结对47个村,领创办经济实体36个。在全市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并为全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会提供2个观摩现场,有关做法被任刚书记签批推广。四是建设平安乡村。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掉涉恶团伙2个、霸痞团伙9个。组织法治文化下乡等宣传活动105次,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四)紧盯双向流动,推动城乡要素配置一体化。一是促进人才流动。坚持乡情引入、政策留人、平台助人,新选配企支书、兵支部、学支书40名,吸引77名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评选乡村好青年200名,培育鸿雁人才67名、高素质农民160名。探索建立“四雁联盟”,建成共富工坊10处,发放“四雁振兴类”贷款21.04亿元。二是引入金融活水。将乡村振兴作为区级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提高至9%以上,1-11月全区涉农财政支出2.79亿元,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19.12亿元,撬动民间资本投入19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三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稳妥有序盘活农村空闲土地,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需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5亩,完成农村空闲土地盘活3宗、633亩。

(五)守牢发展底线,推动风险防范管控一体化。一是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继续呈增长态势,其中夏粮种植面积22.26万亩、单产410.27公斤/亩,总产9.14万吨,实现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推广小麦规模主体单产提升项目2844亩、玉米密植精准调控1283亩,主要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机收率达到95%以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快0.6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完善“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机制,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72万吨,优质种质资源沙沟芋头和风渡口白莲藕被收录进《山东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名录》。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开发公益性岗位65个,发放“齐鲁富民贷”3.6亿元,投入各级衔接资金285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8个。三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将农业生产安全摆在全区安全生产重要位置,持续聚焦农业、渔业、畜牧业、农机等领域,先后组织应急演练6次,排查风险436条,整改率100%。

二、下一步打算

(一)坚决守牢底线红线。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集中实施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高质量实施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衔接资金使用、拨付和项目监督管理,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把准工作原则方向,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有效规范土地流转,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深度推进城乡融合。紧扣“提升农村、城乡合作、相互接纳”要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切实抓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促进人才、土地、资金多元整合、双向流动,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三)重点招引产业项目。坚持招商赋能,着眼延长、补齐、建强产业链条,全力招引实施一批农业项目,持续推进已签约的北京极星现代农业产业中心项目、双福智慧渔业产业基地等一批已签约项目建设达产,加快促成深农集体湾区农产品(临沂罗庄)产业服务基地、佳知善蛋品全产业链数字科技园二期、三期等重点在谈项目完成签约落地,有效对接洽谈溶酶菌、二脂油生产、乳铁蛋白提纯加工以及保利现代农业等一批招商线索,争取实现签约。

(四)系统提升重点工作。一是深化实施“四雁工程”。积极探索四雁融合创富路径,落实落细四雁人才政策,总结推广成熟经验模式,有效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继续扩大“四雁振兴贷”等金融产品开发、投放力度,持续放大普惠金融扶持效应。二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坚持梯次培育、链式发展,持续壮大推广稻米、芋头、花木、柳编等优势产业,积极扶持渔业、宠物、畜禽养殖产业逐步崛起,扎实推进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三是加快突破精深加工。坚持用工业思维抓农业产业,持续培育招引一批精深加工龙头、链主企业,继续推动屠宰加工企业扩容提质,引导预制菜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双福智慧渔业二期、高冠零糖冷饮等项目建设,快速壮大加工产业规模。四是着力推进“百千工程”。聚焦“五美八有”“四有四好”标准,深入打造提升涑河片区4个示范村、40个整治村,示范带动4个区级片区建设,全力提升村庄环境,发展富民产业。五是聚焦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总结推广“统收统种、秸秆回收”全链条循环模式,进一步拓展“种养加”循环链,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储运和综合利用体系。继续打造提升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园和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不断丰富循环发展应用场景。

(五)共建乡村善治格局。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头雁更新,健全“链式”培育机制,优化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5名以上。加强后进班子整治,配强“一村一工作组”,细化落实14条任务清单,确保按期转化晋升。二是推动百村共富。加快“以工促农、联企兴村”跨村联建改革步伐,深化实施企支书创富工程,优化联合社、强村公司、产业链党委、乡村工坊、小微产业园5条共富路径,打造共富新样板。三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行动,塑造“四季新风文明罗庄”工作品牌。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明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活动,深化移风易俗,围绕6大整治重点,强化过程管理,高效推动任务落实。

2024年12月12日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