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罗庄区按照中央、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立足实际,认真谋划,以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亮点,全区乡村振兴工作整体起势,获全市乡村振兴观摩综合评议第6名。
一、坚持培优树强,实现农业产业链提档升级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在全市率先完成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发放农民实际种粮补贴29.7万亩,对30.88万亩粮食实行完全成本保险,争取农机补贴资金830万元,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扶持预制菜、粮油、花木等优势产业,爱亿农预制菜产业园项目获全市乡村振兴观摩会农产品加工类项目第二名。建成第二批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6家,创建省级产业强镇2个、乡村产业名品村2个。储备农业重点项目20个,其中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1个。加大营销推介力度。做好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沙沟芋头”“塘崖贡米”的培育,多渠道扩大“乐采册山”等4个街镇农业区域品牌的影响力。组织2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参加长三角系列推介活动。发挥益农信息社、来日可期等直播电商平台作用,1-10月份全区实现农产品网络零额4.41亿元,同比增长228.9%。
二、做好“有效衔接”,实现脱贫成果巩固提升
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四级联动”机制,确保符合条件困难群众全面监测预警、及时享受政策。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发放“齐鲁富民贷”贷款83户1302万元、“雨露计划”补助59人8.85万元;联合区慈善总会,为全区1000名脱贫人口购买“临沂保”,统筹资金22.02万元开展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大走访;联合区人社局开发公益性岗位78个,拨付专项资金27万。脱贫人口稳定增收。衔接(扶贫)资金项目累计产生收益467.23万元,帮扶带动脱贫享受政策户(监测户)592户1234人,实现稳定增收。
三、坚持四雁赋能,为乡村振兴再添活力
实施头雁人才深航计划。实施“90青雁”年轻村支书成长计划,创新开展“新知青”讲党课活动,开设月“头雁讲坛”、季“擂台比武”,促进在实战中成长成才。褚墩一村90后支书张钰回村创办电商合作社的事迹,作为全省唯一案例被中组部写进《全国村两委换届工作总结》。实施归雁人才引航计划。开展“新春走基层、乡村党旗红”系列活动,利用春节等有利时机,先后悬挂条幅1500条、微信发布倡议300个、召开恳谈会12次,回引在外优秀人才10名、聘任乡村振兴顾问6名。实施鸿雁人才智航计划。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04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0家,创建省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5家,评选区级示范主体14家。申报市级示范社、示范农场质量提升改造项目3个。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953人,评选“鸿雁人才”3人,“沂蒙乡村之星” 5人。
四、着力融合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
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整合各类资金5.897亿元,整镇域联动创建市、区两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各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4个,建设102个省、市、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各级美在农家示范户2000多户,在全市率先完成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任务。开展清洁村庄行动,建立覆盖全区282个自然村月督导检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投资8000万元,新改建农村道路83.56公里,改建桥梁4座,完成14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升级改厕2000户,建设农村公厕88座。全区规模养殖配建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88%。实现行政村(社区)健身广场全覆盖,体育场地人均面积超过全国人均水平,基本建成15分钟健身圈。做强公共文化服务。完成33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开展文化活动150余场次、公益电影放映1824场次、送戏200场次。苗苗剪纸等4个项目入选临沂市非遗工坊,3个村居入选“山东手造 产自临沂”特色乡村,“文化浸润·幸福花开”—新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与实践项目获省政府文化创新奖。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样板。黄山镇“乡遇·东蔡”和“乡遇·半山”露营基地,“露营+”乡村休闲活动受到追捧,被山东卫视《新闻联播》典型报道。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成功创建山东省第三批景区化村庄2个,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扶持6大片区,递次聚力发展打造“城南乡舍”民宿产业。
五、坚持三治融合,有效构建乡村善治体系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做实思想整顿、班子建设、村级规范等考核六项举措,完成9个后进班子、2个村改社区集中攻坚任务。实施清廉村居建设试点,建立健全了村干部履职考核机制和小微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乡村善治水平。以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为重点,建立村级事务票决、街镇纪委谈话预警、组织部门跟踪督查机制,相关做法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推进重点村“三资”提级监管,建立提级监督目标库50个。完成7个街镇的农经云平台布控工作,全面提升282个自然村“三务”公开栏。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深化“五小为民”行动,为群众办实事1270件,开展服务960余次,相关做法被央视《朝闻天下》报道,入选全国“我为群众办实事”案例评选前十。稳序推进村级规范化运转,在全省率先出台《村民代表管理办法》,对村民代表推选、履职、培训、激励、退出等实行“全链式管理”,相关做法被市换届办转发。
下步,罗庄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区位产业特点,树立“五种思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城郊型乡村振兴”罗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