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教育 > 教育概况 > 正文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04/2025-00000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2024年罗庄区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成文日期  2025-01-02
 公开日期  2025-01-02  发布机构  罗庄区教体局
2024年罗庄区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全力建设“乐学之城”,全面促进立德树人,中考和小学教学工作评估均全市第一,小学、初中、高中均争得“临沂市教学工作先进县区”殊荣,幼教学段赢得“山东省首批科学保教引领区”称号,临沂市第八届运动会最佳赛区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也花落罗庄,“品质教育、学在罗庄”教育品牌已深入人心。

一、党建引领不断强化。各学校基层党组织不断配强党建工作力量,全区所有中小学均设立了党建办公室和专兼职党务工作者,从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有力地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教师勇挑重担,率先搞教研、搞课改蔚然成风,在省市各项活动中屡屡获奖,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目前全区业务骨干、教学标兵中党员教师占50%以上,在全区教职工中叫响了“向党员看齐”“向党组织靠拢”的口号,带动了全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双促进。

二、校建工程加速推进。一是“重点校建项目”加快推进。2024年,我区列为市重点项目2所,即临沂懿文中学、临沂诚明小学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42000万元。两个项目已全部开工。截至目前,临沂懿文中学基础在建、临沂诚明小学主体在建。二是续建项目加快完成。2024年全区续建项目共9处,其中,临沂知新小学已竣工投入使用;临沂第十八中学南扩、临沂二十三中双月湖校区、临沂第二十一中学东扩、临沂滨河高中二期项目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临沂第二十中学双龙校区完成部分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临沂百花湖实验学校D区主体及装饰任务顺利完成并满足使用条件;临沂高都中学二期、临沂贝乐佳幼儿园主体已完工正进行内外装饰。

三、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把握强基培优、贯通培养、教研兴师三大重点,开创特色发展、深度教研、质量高位新局面,实现培优拔尖、育才造士新突破,连续23年荣获“临沂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县区”称号。临沂第十八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荣获省市学科基地称号,学校获评临沂市首批市级特色高中和第二批省级特色高中。临沂第十九中学英语学科特色显著,荣获临沂市第二批市级普通高中学科基地称号。临沂滨河高级中学文化课教育和艺体类教育齐头并进,不断开创“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皆能成才”新局面。

四、改革试点有序推进。顺利通过山东省游戏实验区验收,被直接认定为山东省首批学前教育“科学保教引领区”。参与申报了《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县级实验区》,我区被临沂市择优推荐上报省厅。《拥抱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乡村教育振兴发展》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优秀典型区域案例(全省共评出13个,全市唯一1个)。我区被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遴选为《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防治》课题研究合作单位。临沂高都小学顺利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成为临沂市唯一入选的小学学校。

五、师资队伍日益向好。公开招聘教师134名(含幼儿园教师32名,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同时引进优秀人才129人,罗庄籍异地优秀教师回引19人,安置2024届省属公费师范生32人,新招聘了“三支一扶”支教大学生18人,着力解决全区教育优质发展的师资紧缺情况。1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全市共5名);2名学前教育教师获评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市学前教育3人)。

六、民办教育规范发展。通过民办学校年检、督导检查等各种方式,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全区7所民办学校教学水平再上台阶,中考高考所绩均有大幅提升。大力发展特色职业教育,砺成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在省级各项目锦标赛中获得8金、12银、15铜的优异成绩。区政府牵头,14家专班成员包保,对辖区内的288家校外培训(托管服务)机构实施寒假治理,收到良好治理效果,治理经验在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刊登推广。

七、学生素养全面提升读书节、艺术节、体育与健康节、科技节常抓不懈,各校积极参加,效果显著,学生素养全面提升。4月22日,启动了第十六届“阅见未来,阅见自己”中小学读书节,扎实推进师生阅读活动开展,形成“全学科阅读”格局,涵养师生教育底蕴。8月18日,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临沂第二十中学代表队凭借出色的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和刻苦精神,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其中主父兴睿获得编程挑战赛初中组全国冠军,马子骞获得初中组一等奖全国第6名,展示了我区科技教育的成果。

八、校园安全全面强化。抓治理优环境,努力构筑校园安稳屏障。强化安全教育管理。夯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推动校园日常管理规范化建设。突出抓好预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防震减灾、反电诈、防欺凌性侵等安全教育。全区校园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