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19/2021-000004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2011年临沂市罗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成文日期  2012-06-14
 公开日期  2012-06-14  发布机构  罗庄区统计局
2011年临沂市罗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大力开展“重点项目突破年”和“城乡环境提升年”两项主题活动,加快经济转型,争先创优,全区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总量与效益同步提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创先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0.43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4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66.20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88.29亿元,同比增长17.1%。

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为2.28:63.82:33.90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94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3.59亿元、林业0.24亿元、牧业1.79亿元、渔业0.1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13亿元,分别增长4.8%、1.8%、1.3%、1.1%和0.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99万亩,比上年增加0.03万亩。粮食总产量16.47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其中夏粮产量8.07万吨,秋粮产量8.40万吨。粮食亩产383公斤。全年累计发放种粮直补231.4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394.81万元,百亩农户奖励补贴1.37万元,良种补贴428.98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新造林14520亩,补植完善1.3万亩,持续建设庆云山、滨河、麒麟山三大林场;初步建成沂堂板栗高产示范园1500亩,完成中央投资建设长江防护林2000亩;补植完善农田林网20000亩;绿色通道补植完善6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0.2%。我区被评为临沂市花卉产业示范区,成为全市表彰的4个林业产业示范县区之一。

牧渔业发展良好。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 13.28万头、0.35万头、1.25万只和242.09万只。年末,生猪存栏11.75万头、牛1.34万头、羊1.10万只、家禽存栏146.10万只。禽蛋产量1.33万吨,同比增长45.2 %;奶类产量2.71万吨,与同期持平。水产品产量4506吨,同比增长22.3%。我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成效显著。全区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达22家,其中国家级2家。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26.83万千瓦,增长16.6%;农机装备总值达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拖拉机拥有量为3840余台,比上年增长21.5%;配套农机具5168套,比上年增长16.2%;联合收割机538台,比上年增长70.8%。全区农机化作业能力持续增强。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98%、85%和90%。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区年销售收入两千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234家,完成总产值831.26亿元,同比增长23.8 %,其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35.64亿元,重工业完成总产值695.62亿元,分别增长9.9%和26.6%。26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累计总产值同比呈现增长,且20个行业增幅呈现两位数增长,有13个行业总产值增速高于全区总量增幅。重点骨干企业支撑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38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78.07亿元,同比增长27.3%,高于全区增幅3.5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0.9 %,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1.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信息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49亿元,同比增长32%。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完成产值223.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8%,比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势较好,2011年,我区纳入统计的36种工业产品中,有23种产品产量同比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10%以上的是精制食用植物油23.02万吨、焦炭677.86万吨、化学药品原药190吨、钢材279.23万吨、铝材8.56万吨,分别增长10%、21.5%、28%、58.6%、62.7%。

工业经济效益质量稳步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2.87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利税91.67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利润57.81亿元,同比增长22%。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亿元工业企业分别达到13家和10家,华盛江泉集团、沂州集团2家企业进入全国企业500强,三德特钢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11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企业50强。

建筑业生产稳定。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2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3亿元,同比下降1.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7.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张,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5.5亿元,增长24.4%。其中,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75.8亿元,增长25.4%;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9.7亿元,增长22%。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7.8亿元,增长30.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3.6亿元,增长22.5%。全年过亿元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53个,同比增加24个,完成投资46.8亿元,增长8.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2亿元,增长47.9%。按工程用途分,全年住宅开发完成投资6.9亿元,增长41%;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5.9亿元,增长53.2%;其它完成投资1.4亿元,增长18.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8.6万平方米,增长38.7%。

五、国内市场和外经外贸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5亿元,增长19.1%。其中,城镇零售额74.1亿元,增长19.1%;乡村市场零售额0.37亿元,增长18.7%。传统消费品持续增长,消费升级进一步显现,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全区吃、穿类商品年均增长分别为3.3%、38.2%,日用品类、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0.3%、86.4%、114.5%。

外经外贸、招商引资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80亿美元,同比增长53%,其中,进口额11.34亿美元,同比增长65.2%;出口额3.46亿美元,同比增长23.1%。2011年,全区实际到位市外资金项目20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7.4亿元,同比增长30.8%。全年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FDI)2261万美元,同比增长51%。对外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区新增境外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4家,境外投资6769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区拥有公交车辆165辆。年末公路通车里程964.43公里(含城区)。全年公路客运量211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4392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767.3万吨,货运周转量49732.4万吨公里。

邮电业务持续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101万元,同比增长37.2%;电信业务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电话用户6.6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34万户;互联网用户4.79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区新增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旅行社门市部2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4家。全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同比增长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5.4%。先后组织旅游企业筹办罗庄区第九届民俗文化主题灯会、“中国·临沂2011大型新春文化民俗博览会暨盛能游乐园首届民俗嘉年华大型游园会”、“江泉梦幻缤纷夜春节赏灯会”、2011好客山东贺年会、2011好客山东休闲会等系列活动。同时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推出了“中银好客山东旅游卡”;开展了全区旅游商品调查工作,建立了旅游商品信息数据库。

七、财税、金融、保险

财税经济运行良好。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85亿元,增长17.3(同口径增长11.7%),其中税收收入9.79亿元,增长0.9%,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6.2%,其中工商企业税收完成94235万元,增长13.7%,占整个收入的比重为73.3%。地方财政支出13.68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教育支出33425万元,同比增长27.3%;科学技术支出1096万元,同比增长2.1%;文化体育传媒支出877万元,同比增长3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333万元,同比增长110.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605万元,同比增长78.6%;农林水事务支出10582万元,同比增长30.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370万元,同比增长37%。

国、地税收入合计30.31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国税收入23.99亿元,同比增长17.1 %;地税收入6.32亿元,同比增长31.5%。我区有16家企业(集团)进入全市纳税百强,其中华盛江泉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新沂州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位居前十位。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9.62亿元,比年初增加21.21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91亿元,比年初增加10.25亿元,同比增长10.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9.17亿元,比年初增加5.46亿元,同比增长3.6%。

保险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37138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876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5262万元。支付各项赔款支出和给付11156万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8441万元,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2715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工作实现新跨越。全区申请专利510件,同比增长51.3%;授权专利346件,同比增长53.1%,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列全市第二位。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通过成果鉴定17项,其中省级成果7项;获得国家科技“金桥奖”1项、“山东技术发明奖”1项、“山东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金桥奖”2项、市级科技奖12项。签订产学合作协议43个,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创新试点企业2家,市级以上科研平台达到23家,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科研机构达80%以上。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全年共招收小学新生10138人,初中新生5512人,高中新生2750 人,中等职业学校新生2777人。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小学、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8.86%。全区拥有小学65所,初中17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学年末,在校学生74045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43214人,初中在校学生1812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82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888人。

文化广电事业快速发展。投资1.2亿元建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县区级展览馆,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千平方米。区文化馆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一级文化馆”。建成10个街道(镇)综合文化站,已通过市政府考核验收。新建70个村居文化大院和40个农家书屋,累计分别达到211个和176个。积极举办了灯会、庙会、民间秧歌会、“迎新春文化大拜年”、“豪德杯”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共举办全区性大型主题文化活动8次,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36次,送电影下乡3106场次。开辟了《精彩2010·魅力2011》等广播电视专题栏目,播发了大量高质量的新闻宣传稿件,制作出4部专题片,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卫生医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共有41.84万名农民自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居参合率为100%,农业人口参合率100%。新农合总支出为9109.36万元,住院补偿 6647.02万元,受益3.39万人次,门诊补偿2462.34万元,受益180.16万人次。全区建证建卡儿童为12010人,建证建卡率均在98%以上。共接种各类疫苗28.5万人次,其中“七苗”全程接种率达98%。全区公立卫生院5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处(3处中心、4处站)、村卫生室246处,乡医1137名。全区医院及卫生院病床1921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3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06人,执业护士794人。

九、工商管理、城乡建设、技术监督、安全生产

工商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943家,总量达到17076家,同比增长11%;出资总额为25.84亿元,同比增长25.9%。年末工商注册私营企业1481家,出资金额达到11.17亿元;个体工商户注册15350家,出资金额达到7.42亿元。成功注册“塘崖贡米”和“沙沟芋头”两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认定山东省著名商标4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全区现有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14件,罗庄区知名商标2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8件,立案查处违法广告9件。强化12315“五进”工程,设置基层维权站40个,覆盖率超过30%。受理各类案件1231件,其中咨询490件,申诉494件,举报235件,建议12件,办结率为9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建成区绿地面积236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1058.4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010.6 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2.71%、44.73%和 11.4平方米。投资8500万元,完成了湖北路东段一期、振兴大道、湖北路、湖东路、湖东二路等5条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投资5000万元,完成通达南路、新206国道立面改造2.8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30万平方米,路灯安装700棵。实施道路绿化工程。投资3700万元,实施了湖北路、新206国道、金八路、盛能路等4条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为20万平方米。实施“五化”建设,全区有211个行政村完成“五化”建设。

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共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名牌产品13个,名牌产品数位居全市前列。注册登记特种设备3167台,定检率99.4%。检查各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244家,发现一般隐患14起,重大隐患整改督查率达到100%。先后开展6期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及特岗操作人员培训班,200余家企业负责人和500余名特种设备操作员参加了培训。同时,对全区38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产品抽检,抽检合格率达到92%,高出全市3个百分点。专项执法检查各类企业340余家,处理群众投诉举报201起,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95件。

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全区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6起,同比下降22.2%;死亡21人,同比下降12.5%;受伤32人,同比增长3.2%;直接经济损失45.5万元,同比增长115.7%。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51起,死亡20人,受伤32人。火灾事故4起,无人员伤亡;工矿商贸及其他事故1起,死亡1人。排查各类安全隐患2471条(处),已整改2219条(处),停产停业整顿企业20家,取缔非法生产经营5家。

十、居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改善。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32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881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8070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798元,增长21.8%。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1616元,同比增长18.3%。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