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以来,高都街道坚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振兴罗庄,重回千亿”的任务目标,开展“五治五提”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凝心聚力促发展、尽心竭力惠民生,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聚焦产业,把握机遇,激发镇域经济新动能
一是稳住重点指标。高都街道现有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9家,今年1-10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740.23万元,同比增幅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44亿元,同比增幅9%;完成技改投资48998万元,技改投资同比增幅96.16%,高质量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付的指标任务。二是设立产业集聚区。街道立足发展实际,重新规划工业园区,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570亩,成功获批设立高都街道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食品精深加工和智能精密制造产业,为下一步大好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培育发展新动能。依托本土区位、职教、龙头企业、城郊型乡村振兴四大优势,通过“以商招商”“以链招商”等形式广泛收集线索32条,招商引资产业项目26个,到位资金8.81亿元;在本土企业带动下,成功升规纳统驰聘挂车制造、正门铝业、泽隆纺织等8家企业。
(二)聚焦作风,五治五提,展现担当作为新气象
高都街道将作风整顿作为全年工作主线,开展“五治五提”集中作风整顿活动,在全街道掀起“正风气、转作风”的热潮。一是党纪学习铸魂。鼓励机关干部上台学习党纪条例、分享总书记故事、讲个人经验、谈亲身感悟,激发共鸣、凝聚共识。今年来,累计开展32期“干部上讲台”活动;高标准打造高都街道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全年接待参观学习党员干部1200余人次。二是一线实训提能。组织村干部分批次到街道信访、组织、热线等重点委办一体推进业务工作,同时,组织年轻机关干部结合业务职能下访到难点村、重点村包村锻炼,提升干部业务能力水平,上半年累计开展素能提升实训20批103人次。三是以案促改明纪。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正,触犯纪律立即处理。上半年累计立案审查5件5人;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党员干部采取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等13人,调整撤换村党组织书记4人。四是群腐整治正风。围绕公益岗位开发管理、粮食直补等八个“小切口”开展集中整治,采取联合督导、问题跟踪整改等方式,自查问题线索2条,上级交办问题线索5条,已全部办结,推动制定制度3项,完成民生实事2个。
(三)聚焦治理,优化机制,探索党建引领网格化新路径
一是高效率办好首发。将热线首发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高都街道热线办理共受理市民工单3523件,其中诉求响应率为99.17%,诉求解决率97.74%,群众满意率98.14%,综合成绩位居全区前列。为破解物业管理工单集中爆发的难题,街道创新设置物业治理专班,前置解决问题、规范物业运行,物业领域工单同比下降20%。二是高质量调解矛盾。投资3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街道社会治理中心,组织综治、信访、司法、热线、网格等部门常驻,创新“1455”矛调工作法,实现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受理率达到100%,矛盾纠纷按时办结率达到96%,顺利完成省级验收。三是高标准用好网格。按照“便于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将全街道划分为46个基础网格,创新“四员一长”运行机制,通过敲门遍访、党员联户、服务队下沉等形式,前置收集办理诉求132件,发现化解矛盾23条,街道初信初访量同比下降30%;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组织开展“我是高都人、我爱我家乡”系列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环境整治、意见征集等形式,全面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
(四)聚焦农村,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是干部队伍持续优化。坚持能者上,庸者下,新选任村党支部书记8名,新选任村“两委”成员5名,班子整体结构更优、战斗力更强。二是民生工程稳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利用农村公益岗对公共区域进行常态化治理,发动村民群众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全面清洁,先后组织了2轮村居环境整治观摩比武,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农村医疗体系改革方面,17家卫生室完成产权公有化以及设施改造提升,累计投资40万元,基层医疗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安全方面,实施推进了1047户实施自来水户户通工作,完成了辖区6个住宅小区主管网入区工作,今年实现自来水全覆盖。三是集体增收取得突破。大力扶持华益稻米种植、东潘墩兰花种植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实施美蔬达“农种企收”、大毛坦“共富工坊”等特色民生项目,村集体增收效果明显,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超过80%;探索“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动、共建互赢”的“村企共建”新模式,大力推行红日村南杨庄和美蔬达村企共建项目,惠及周边3000余户群众,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四是稻米产业蓬勃发展。流转土地2500余亩,打造塘崖贡米示范基地,主动对接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稻米研究团队,培优稻米品种,推动稻米产业提档升级。目前,街道塘崖贡米年产240万斤,稻米产业产值超1000万元。
(五)聚焦底线,筑牢防线,创造平安稳定新局面
一是筑牢安全生命线。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的原则,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行动,围绕消防、闲置院落、未成年人防溺水、防汛等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巡查安检,现场发现问题隐患1980余条,全部整改到位,实现全年“零”事故。二是筑牢生态保护红线。常态化开展巡逻巡查工作,严打违法生产行为,今年来,依法取缔洗沙点2处、石子加工点2处;以热线首发为抓手,先后核实、处置涉及12345群众反映的环保类信访问题46件,办结率100%;今年共受理19件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案件,已全部销号。三是筑牢稳定高压线。严格落实“机关干部坐班接访”制度,今年来累计接待群众来访51批次69人次,其中集体诉求5批次20人次;建立信访稳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重点人员情况以及积案化解进展,全年累计化解积案8件,化解率90%。四是筑牢粮食耕地红线。成立花谷土地整理工作专班,抽调街道18名科级干部、27名机关干部、16名村干部,集中攻坚15天,完成了东高都花谷1080亩、14.5万立方米土方转运和垃圾清理,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一是工业企业发展受限。职业学院拆迁范围内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临搬迁,加之产业集聚区批复后园区手续办理需要一定周期,新工业项目暂未落地,导致工业企业数量呈递减趋势,1-10月份,地方财政收入仅完成4849万元。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合理。民间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越来越少,过于依赖财金集团项目,房地产项目仅剩3个,储备工业项目不足,固投压力较大。三是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度少。全年无过10亿项目、500强项目,项目投资体量较小。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街道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足,高新产值、研发投入占比低。
(二)集体增收渠道单一
一是村居增收能动性不高。部分村居缺少增收渠道,仅依靠土地发包、银行利息创收,目前街道仍有4个自然村年收入不足5万元。二是稻米产业规模不大。街道虽然拥有“塘崖贡米”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但是稻米合作社规模不大,凝聚力不强,集中宣传不到位,稻米产品附加值较低,增收效果不佳。
(三)社会治理压力较大
一是民生诉求复杂化、多元化。街道正处于城乡转换过渡期,群众的利益诉求逐步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向公共服务、文化生活等方面转变。今年来,街道热线工单比例发生改变,其中三农、城市综合类问题数量最高,分别占35.11%、33.03%。特别是物业管理类工单,全年413件,占总数10.72%。二是历史遗留矛盾问题突出。城市化改造过程中由于项目建设、旧村改造等工作产生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多种因素迟迟未能有效解决,成为街道社会治理中的矛盾隐患点,严重地甚至引发信访问题。
三、下一步计划
(一)坚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不动摇
一是持续跟进项目。现有的元洲机械、远通华为、省第二十六届运动会场馆建设项目、山东蓝图家具综合办公楼建设及智能化改造项目、正门铝业年产6000吨铝型材生产线等项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按时开工投产。二是精准招商引资。加快对接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区域环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园区手续,瞄准食品精深加工和智能精密制造两大产业,全力收集、对接项目线索,争取落地大好项目。
(二)坚持稻米兴农的振兴思路不动摇
一是培优稻米品种。主动对接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稻米科学院,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划定试验田,根据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改良塘崖贡米品种。二是打响塘米品牌。成立“塘崖贡米”联合社,扩大稻米种植规模,组织召开稻米品鉴会,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权威机构认证等形式,提高塘崖贡米品牌影响力。三是形成产业链条。依托爱亿农、粮油商贸城、美蔬达等粮油企业,打造“农户种植、合作社收、企业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围绕塘米“母田”发展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农业文旅项目,构建近郊田园综合体。
(三)坚持精准精细的治理目标不动摇
一是用好热线首发平台。进一步优化热线工单办理机制,提高常规工单办理质效,树立为民办事的良好形象;针对物业管理、土地征收、欠薪欠款等重点领域,设置工作专班,安排专人化解,提高疑难工单办结率。二是用好网格化治理体系。以现有的党建引领网格化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转机制,初期重点发挥前哨探头作用,提前收集诉求、发现矛盾,推动工单降量、矛盾化解,后期逐步转型为街道重点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
(四)坚持作风为先的工作主线不动摇
一是聚焦思想提升。常态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定期组织理论学习、案例剖析、实地教育等活动,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党纪理论水平、树立遵规守纪意识、锻造真抓实干作风。二是聚焦工作落实。提前谋划年度工作目标、明确阶段计划,整合督考、组织、纪委力量,成立督查小组,对街道中心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对工作拖沓、不作为、慢作为行为,视情况给予提醒约谈。三是聚焦清廉高都。按照“党委主导、纪委主推、委办主抓”的原则,分级、分类、分系统一体推进清廉高都建设,瞄准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突出人、财、物、权等关键环节,在思想教育、纪法约束、制度建设、执纪震慑上全面发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