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罗庄街道聚焦区委、区政府“振兴罗庄,重回千亿”的中心任务目标,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全面激发镇域村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努力为振兴罗庄再立新功。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经济形势恢复向好。2024年1-10月份,累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0.35亿元,同比增长5.4%,预计全年可完成6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32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3.45亿元,同比增长144%,预计全年可完成14亿元;完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累计销售额61.0亿元,同比增长6.79%,预计全年可实现68亿元;完成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6.44亿元,增幅3.08%,预计全年可实现7.8亿元;完成税收4.7亿元,同比增长70.13%,预计全年可完成税收5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全部实现正增长,经济发展逐步走出低谷、持续恢复向好,招引落地、开工建设的项目数量、体量和质量均达到了近几年的最好水平。
(二)主导产业引领发展。围绕医药健康、装备制造、日用陶瓷、科技创新等四大主导产业,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招引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日用瓷行业,规划了占地面积为3458.8亩的“日用瓷转型升级示范园”,设置起步区、提升改造区、文创服务区,全力打造“江北瓷都”。目前,在区日用瓷专班的牵头揽总下,新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研究配套支持政策。起步区一期完成征地335.58亩,新上华飞亿家、高亮陶瓷、金凯特瓷业、宏顺二期4个项目;提升改造区,先后5家企业实施技改项目,总投资1.2亿元,通过设备更新、工艺提升,耗气节约25%,产品合格率提升20%;文创服务区,正在与景德镇大学、陶瓷文化研究院对接,逐步完善规划,主要目的是推动日用瓷产业,实现由“玩泥巴”向“玩文化”转变。2024年,日用瓷及相关产业产值有望突破30亿元,预计三年内产值、税收实现翻一番。
(三)大好项目突破带动。牢固树立“企业为尊、项目为王”理念,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1-10月份累计签约项目37个,开工在建项目19个,投资过亿元项目达到18个,过10亿元项目4个,市级的镇域经济产业园和半导体科创产业园,选址落地罗庄街道。投资2亿元的氮化镓项目、投资28亿元的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年底可试运行。投资32亿元的瑞德利高端电池隔膜制造项目、投资7亿元的临沂南部公铁物流园等6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投资11亿的年产1亿平米直接涂层刀刮法膜结构新材料项目、投资10亿的海南旗悦新风系统智能制造项目、投资6亿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中心等5个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年底前有望开工。坚持让“土地等项目”,根据招商引资洽谈进度,提前启动拆迁,打好工作提前量,先后启动重点项目拆迁3次,保障了项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
(四)村级产业发展壮大。抓住《临沂市农村空闲土地盘活利用实施方案》(临政办字〔2024〕1号)等有利政策,探索统一出租、合作经营等方式,盘活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闲置民房,因地制宜发展小微产业、村级产业园。目前朱张桥西北、山南头、北老屯等7个村居产业园均有项目签约入驻,累计签约项目29个,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以上。北老屯引进的沂蒙六姐妹食品项目,总投资6000万,可提供就业岗位120人,增加集体收入10余万元。
(五)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借助“百千工程”,发挥工业带动优势,打造工农融合示范片区,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成立乡村振兴片区联合党委,谋划了“一带一路、三区共振”的总体规划。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了道路硬化、弱电下地、美化绿化、美在农家等十大民生实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按照市委“用工业思维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探索实施了三项“共富”举措。一是成立共富公司。在涑河片区先行先试,由片区村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收益,为周边园区提供劳务服务、承接小型工程,解决200余人就业,建立了电商直播平台;二是兴办“共富工坊”。引导企业把童装、家纺等部分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建成“共富工坊”10个,为260多名家庭妇女就近提供了就业岗位,打通了联农带农的致富路;三是建设共富产业园。累计盘活片区内村集体废旧厂房等闲置土地140余亩,建成村级共富产业园4处,吸引近20家企业入驻,建成后可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
(六)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一是深化网格治理。对街道基础治理网格进行再细化,按照300-500户,不超过1000人标准调整完善,进一步细化村居基础治理网格202个,专属网格10个,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打造“有问题找支部,网格为您来服务”党建工作品牌。二是聚力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统筹公安、司法、信访、综治、网格员等力量,积极探索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调解服务,累计调解各类纠纷638件,其中司法调解121件,调解不成的引导群众通过法院诉讼解决。三是提升热线办理效能。聚焦城管、城建和物业等三大领域12345工单,强化专项深办、精准研判、分类施策,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稳步提升。累计承办工单6330件,同比减少4.7%;工单响应率99.27%,同比提高0.13%;满意率97.95%,同比提升0.28%;解决率97.87%,同比提升1.28%。一季度热线办理情况位列全区第3,二季度全区第2。
(七)外部环境总体平稳。一是强化有解思维。对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未化解的“骨头案”“钉子案”,街道各级干部敢于担当、主动认账,重新梳理分拨,按照专班责任和包保要求,依法依规跟进化解。2024年以来主动约访、接待来访共228批次364人次,化解市交办信访案件9件,打击非访4人,一批信访老户得到成功化解。二是强化环保治理。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先后实施余粱沟、小清河、小黑河、南涑河等河流沿线排污口整治工程,整治排污口23个,计划安装小型污水处理站2处,目前,小黑河上游600立方小型污水处理站基础已完工。排查辖区内涉及危险废物的企业及闲置院落300余家,发现一般隐患12处,清理3处危废固废存放场所,省级环保督察信访件14件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推动“拆窗破网”行动、电动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燃气安全、未成年人防溺水、打非治违等工作落地见效。累计摸排生产经营单位3355家,“厂中厂、园中园”20家,空置院落、长期停产企业57家,发现并完成整改一般隐患整改7228条,发现并完成重大隐患整改40条,完成“拆窗破网”458户。
(八)民生服务有力推进。一是加快回迁安置进度。鑫城新区72户、银凤湖一期(穇茬窑社区)528余户拆迁群众完成选房,有效缓解了群众的不满情绪。二是用活文化阵地。利用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2024年6月,罗庄街道文化站成功获评山东省乡镇(街道)特级文化站。三是开展村级卫生室公有化提升改造。统筹利用村居党群服务中心、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设施,完成12家村级卫生室的提升改造工作,10月底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并投入使用。
(九)团队合力持续凝聚。一是抓班子带队伍。街道党工委书记扛牢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重要工作、重大问题亲自部署、协调,聚焦干部队伍、作风纪律、村级班子建设等,推动人和机制等问题解决,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镇居一体、即时问效”工作机制。要求街道干部深入一线,与村级共同研究工作,共同解决问题。发挥团队效能,组建六大团队,强化分工协作。街道和村居合力攻坚,3次重点项目拆迁、3处拆迁尾子全部顺利完成。三是开展“小切口”整治。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细化“小切口”13个分类,解决了一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短板弱项问题,如山南头辖区爱心企业捐助资金30余万元修路、朱陈东南筹资建设幸福食堂、朱张桥西北新建20余处口袋公园、湖南崖社区协调热力公司完成供热管道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