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发改局聚焦“振兴罗庄、重回千亿”目标,全力以赴稳经济,抓项目,争资金,作示范,守底线,各项工作实现了突破。
(一)主要经济指标在提位次上实现了新突破。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8.5亿元,增长6.7%,总量、增幅分别居全市第4位、第2位,比去年年底提高了0.9个百分点,完成“振兴罗庄重回千亿”年均增长6%的目标任务。1-11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居全市第3位;在上半年全市扩大投资夺旗打榜中夺得红旗。
(二)动能转换在作示范上实现了新突破。以获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行区建设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六大试点任务”,走活“四条创新路径”,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临沂市罗庄区探索传统老工业区转型升级新路径》入选全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典型案例;《临沂市罗庄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但四方面问题仍需关注》被《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工作简报》专刊推广,先后获张海波常务副省长、张宝亮市长签批;省级召开专题会议,为罗庄解决政策诉求。罗欣药业获评临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头雁企业”,获批省工程研究中心1家、山东省数字产业重点项目1个、涉临人才突出贡献奖1人。全市高质量发展观摩获全市第4名好成绩,投资20亿元的镓数单晶衬底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运营,获评全市“十大好项目”。争取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11个项目(省重大3个、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115.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6亿元,项目个数、年度计划投资分别居全市第2位、第4位。
(三)上级资金在多争取上实现了新突破。累计争取政府专项债项目21个,资金需求35.97亿元,较去年增长21.07%,已发行13亿元,较上年增加3.83亿元,发行额度历年来最高。围绕“两重”“两新”重点支持领域,持续谋项目、争资金,共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省预算内项目10个,争取资金4.32亿元,项目个数、资金数量均居全市第1位,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6个,争取资金3.44亿元,项目个数、资金数量均居全市第1位,其中设备更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5个,争取资金2.02亿元、占全市比重为73%,居全市第1位;“两重”项目1个,争取资金1.42亿元,是全市争取国债资金量最大的单体项目。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4个(含2025年提前批1个项目),争取资金8818万元,是去年的2.8倍。
(四)各项牵头工作在建机制上实现了新突破。成立服务业发展工作专班,出台《罗庄区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立20家骨干企业培育清单,争取省市服务业重点项目6个。成立激活镇域经济领导小组,出台《罗庄区激活镇域行动实施方案》,指导各街镇发挥特色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争先进位。成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导小组,出台《罗庄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获批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9个,贷款需求4.8亿元。全力贯彻落实黄河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配套出台年度工作要点,争取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2个、省新型城镇化项目5个,分别居全市第1位、第5位。
(五)守牢守住了一排底线。聚焦“双碳”目标,推进降碳增绿,截至目前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19.9%,较2020年累计下降57.9%,超额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目前全区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391兆瓦。统筹抓好粮食安全、油气管道、煤矿、电力安全,底线工作稳步推进。
二、2025年重点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的收官年,是“振兴罗庄、重回千亿”的关键一年,区发改局将按照“1234”的工作思路,聚焦“一个目标”、打造“两个示范”、打好“三场攻坚战”、守牢“四类底线”,全力将发展改革工作干出成绩、拼出实效。
(一)聚焦“一个目标”,推动发展新跨越。“一个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振兴罗庄、重回千亿”指标在全市争一流。
(二)围绕“二个示范”,打开发展新局面。“二个示范”即“十四五”规划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2个省级试点。全面评估“十四五”工作成效,顺利通过试点验收。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起草完成罗庄区“十五五”规划草案、建议。围绕“六大试点任务”“四条创新路径”,加力推进绿色低碳试点建设,确保顺利验收,获得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称号。培强不锈钢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力争成功获批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型产业集群。
(三)打好“三场攻坚战”,积蓄发展新动能。一是打好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战。持续用好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区级领导包抓机制,加强调度督导,力争全年省市县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贡献率居全市前列。组织筹备2025年春季现场推进会。对瑞德利电池隔膜等大个头项目,建立“观摩调研”项目库,持续按照观摩调研标准培育打造。二是打好资金争取攻坚战。抢抓国家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政策机遇,加强对上汇报争取。三是打好服务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持续实施服务业发展“七大行动”,建立“种子库”“准规上库”,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以上。有力有序推进“二三产”剥离、物流回流,落实上级大力提振消费政策,积极发展康养产业、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四)兜牢“四类”底线,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一是守牢经济运行基本盘。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制度,紧盯投资、工业、消费等重点领域,动态监测用电量、订单量、运输量等先行指标,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兜牢安全生产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确保能源、粮食行业运行安全。三是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扎实抓好军民融合、物价平稳、散煤治理、国防动员、信用修复、以工代赈、共同富裕等工作,全力保障经济发展。四是扛牢统筹牵头责任。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彰显发改担当,牵头贯彻落实好一揽子增量及后续出台政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激活镇域、区域协同发展、大规模设备更新等工作,确保将上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