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黄山镇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聚焦重点经济指标、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工作事项,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乡村振兴取得累累硕果。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黄山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作风建设,结合区委“一区三城”发展布局和“六比六赛”工作思路,深入开展“重点项目突破年、高效执行提升年”双年行动,以更足干劲更实举措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1、谋特色、促发展,做强“项目报表”
2022年,黄山镇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立足“山、水、湿地”自然资源禀赋,打造“花沐黄山”、“外贸小镇”、“数字乡村示范镇”三大品牌,发展花木、柳编、制造、文旅四大主导产业,集中谋划项目27个,争取上级专项资金4200万元、行业部门354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6亿元。目前,在建项目24个,完成投资额1亿元。渔耕田园项目。项目总占地4500亩,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建设研学大楼2座,联动大棚1座,独立大棚4座。培植150余种稀有水生植物,自主研发高原之火、长寿眉等70多个优质新品种,形成多个海棠苗木产品群,促进“花木种植-花木加工-花木交易”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琅琊花溪谷项目。在陷泥河、武河、南涑河现有水系的基础上打造沿河40公里慢生活行船景观带。通过对镇域内小沙沟进行清淤疏浚、石砌护坡,对藕蒲沟古道、南涑河古道进行岸坡整治、提升绿化,实现河流沿线景观连片升级。目前,南涑河南段至武河湿地2.5公里水上游船生态观光带已对外开放。“乡遇·半山”项目。定位于临沂精致露营标杆营地,项目一期占地22亩,共有木屋民宿6间,帐篷10余套,提供精致下午茶,户外影院,木屋民宿,露营装备等服务。
2、建平台、便群众,做实“服务报表”
投资200余万元,建设镇便民服务大厅和社会治理大厅。扩建便民服务大厅。深化“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改革,提升“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能力,实现150余项服务事项统一办理,21个高频事项一窗受理,同时开发“数字窗口·云办亭”自助服务设备,实现远程办理区级业务,打造全镇范围内“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目前累计完成各类服务事项1.1万余件,服务群众2万余人,月均办件超过1100件,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100%。新建社会治理大厅。搭建集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矛盾调处中心于一体的实体化工作平台,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规范纵向衔接,优化横向布局,强化诉源治理,推行三步六调、多元解纷工作机制,作为全区第一家投入使用的街镇诉调对接中心,已累计化解12件信访积案。搭建12345群众“连心桥”,推行现场督办、会议集中督办、领导批示督办、媒体全程跟踪等方式,全年共处理工单3797件。
3、赋新能、添动力,做精“数字报表”
建设数字乡村。投资150万元,搭建“智慧黄山”数字服务平台,建立镇级乡村电子地图和基础数据库,实现智慧河道防溺水远程喊话、乡村振兴项目实时查看、洒水车管理、垃圾桶管理等,把数字化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真正实现“一屏观全镇、一屏管全镇”,形成综合服务治理“新矩阵”。建设电子档案管理平台。投资10余万元,开发建设黄山镇电子档案管理平台,规范完善档案管理岗位职责,逐步完善档案管理责任体系,将历年纸质档案逐村逐月逐笔扫描录入创新建立的电子档案管理平台。
4、优环境、提品质,做靓“人居报表”
基础设施补齐短板。2022年争取上级资金2400余万元,硬化提升道路5.8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沟1.1万余米,完成排水沟配套石桥2座,投资34.7万元整改户厕2086户;投资110余万元新建公厕11个。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对滨河路、安泰路、临册路、褚黄路四条主干道实施全线亮化,对菊花屯、峰山两个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实施全域亮化,对10个行政村实施重点亮化;改造小微菜园1.7万平方米;绿化苗木1.2万平方米、8096株。人居环境优化整治。投资500余万元改造主次干道636条,清理五堆1200余处、生活污水乱排560余处,整理弱电线路1300余处,分类整治残垣断壁400余处,增画停车位8000余个。
5、盯短板,守底线,做牢“平安报表”
疫情防控方面。成立黄山镇货运司机工作专班,对辖区内临时停车点、加油站实行专人驻点,累计纳入监管的货车360辆,司机473人;做好常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时刻保持战备状态,持续做好辖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安全生产方面。深入开展“安全联盟”建设,组建拔丝制钉、木器加工、配电箱、柳编工艺四个安全联盟,吸纳联盟成员单位120家。防溺水方面。投资100余万元,安装防溺水视频监控报警摄像头152个,同步接入智慧黄山数字治理平台,在重点水域设置警示牌、防护网,放置防溺水“救援竿”、救生圈,组建防溺水巡逻队,形成“空中+地面、人防+技防、脚板+机动”的立体化、智能化、全覆盖防溺水联动体系。森林防灭火方面。设置物理隔离网2.6公里,规划停机坪1处,备用水源地2处;统筹建立镇包村、村包山头、护林员划片包巡查、经营单位包辖区的四方责任体系,组建镇级应急队伍30人,村级应急队伍180人。
二、2023年工作安排
1、夯实基层党建,在优作风、提效能上下更大功夫。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坚持强基固本这一主线,抓好党员队伍管理、支部标准化、村级班子提升和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化,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式突破。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深挖细查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致力项目谋划,在强支撑、添后劲上下更大功夫。推进产业发展全面提质,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不断做强一产、助力二产、开拓三产,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努力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和增长极。盘活利用、升级改造老旧厂房和闲置用地,全力助推天圣混凝土项目落地投产,推动传统柳编行业、电表箱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文旅融合,依托琅琊花溪谷及半山露营基地,打造城郊精品旅游特色小镇。
3、推动乡村振兴,在兴产业、谋特色上下更大功夫。立足黄山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一产花红柳绿、二产融合集聚、三产诗情画意”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党建引领为基础,以壮大乡村产业为目标,以促进生态保护为亮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导向,以镇驻地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联动生态农业、特色工业、武河湿地与近郊旅游融合式发展,重点培育四大产业集群(西北部特色花木产业集群、东北部传统制造产业集群、东部优势柳编产业集群、南部民俗文旅产业集群),聚力构建“东强、西兴、南新、北优、中通”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都市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黄山模式,实现“醉美湿地,花沐黄山”整体愿景。
4、强化责任担当,在防风险、守底线上下更大功夫。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强化安全风险源头治理,实施应急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安全联盟”建设,紧盯交通、建筑、燃气、消防、防汛、森林防灭火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全面压实安全责任。筑牢社会稳定防护墙,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提档升级,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力量,深入开展风险研判预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抓好重点人员稳控。加强热线工单办理,重视解决初信初访,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推动关口前移,切实解决群众利益诉求。
5、保障民生福祉,在解民忧、暖民心上下更大功夫。坚持“小切口大变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专区,设置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板块;推动打造政务服务“振兴办”服务品牌,探索金山银山一件事、绿水青山一件事、创业致富一件事、文化振兴一件事、集体增收一件事等特色主题服务事项;兜牢民生底线,建立完善多层次分类救助体系,稳定和促进就业,不断筑牢民生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