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科技局紧紧围绕打造“一区三城富强精美现代化新罗庄”工作总基调,立足“3+X”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促进成果转移转化。2022年被省科技厅评为“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会同临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省科技厅评为“山东省首批科技企业服务链条试点建设单位”,被省科协评为“山东省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市级党建示范工作点”,被区机关工委评为“罗庄区五星级党支部”,为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科技创新“加速跑”,紧盯目标不放松。
一是跑出研发投入“精气神”。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与相关部门联动分析摸清家底、点对点精准指导“三步走”的工作方式,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区R&D经费总量达到8.5亿元,较上年度提高25.37个百分点。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159家,上报有研发活动的企业100家,占比达到62.89 %,较上一年(2021年有研发活动的企业77家,占比47.53%)提高了15.36个百分点。
二是跑出科技政策“动力源”。编印了《科技创新政策法规文件汇编》、《科技惠企政策20条》等科技政策法规,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单独或联合其它部门开展政策宣传、政策培训等。
三是跑出科技任务。2022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13.89亿元,较上年度提高24.13个百分点。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 61.5%,较去年提升12.8个百分点。
四是跑出科技改革“新动作”。宣传促改革,《“打好“科研牌”,实现点“砖”成金》等3篇文章在大众日报刊登;《科技“组合拳”驱动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政策“变现”助企纾困解难》在临沂新闻播出。《临沂市罗庄区科技局实施“农科驿站+科技特派员模式”切实助力乡村振兴》等信息在山东科技微信公众号发布。“全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科技创新现场会2021、2022连续2年在我区召开,市、区有关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
(二)细研创新“任务书”,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是加速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今年我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复审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累计达到104家,较上一年增长了62.5个百分点。已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区级财政补助资金455万元;20家企业获批2021年度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省财政补助资金及市财政补助资金400万元;35家企业获批省级研发补助资金187万元;组织申报市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7项。2022年全区共争取市以上科技补助资金共计3264万元,区级财政补助资金545万元。万新威纳1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4家企业上榜山东省2022年科技领军企业和首批科技小巨人名单,其中裕欣药业入选科技领军企业,金马汽车装备、兴泰机械和华盛农业药械入选科技小巨人企业。
二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突破。临沂职业学院“红色•丝路”成功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是全区首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平台。推荐“启迪之星”孵化基地备案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荐“启迪之星”和临沂市“人才智汇”备案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荐临沂职业学院、罗欣药业申报临沂市创新创业共同体。今年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组织全区1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及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加入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
三是持续巩固科技创新成果。罗欣药业13个项目完成科技成果登记,罗欣药业研发的替戈拉生片获批上市,成为临沂首个国家1类创新药、山东省首个国家1类化学创新药,也是中国首款自研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填补了国产P-CAB药物治疗领域空白。帮助6家企业申报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业务共争取风险补偿资金500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6个百分点。4家企业分批次申报2022 年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指南,支持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两家企业签订是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揭榜制”(技术攻关类)项目书。
四是加速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今年我区引进外国专家3人,取得外国专业人才(B类)来华工作许可2人,高端人才确认函1人。获批沂蒙优秀创新创新人才2人。第四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第二批)进入答辩环节1人。临沂市2022“创业沂蒙·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共3人获批,其2人获创新人才优胜人选,1人获创业类优胜人选。1家企业成功获批2022年临沂市“人才飞地”拟立项项目。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创新力还不够强。我区自2015年以来关停了一大批企业,其中较大企业255家,这些被关停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企培育的后备力量。同时现有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研发投入强度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二是支撑力还不够强。全区现有高新企业48家,仅占全市的4.3%(全市1117家),高企数量还有较大差距。还没有工业类国家级高能级科创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仅有2家,技术创新中心仅有1家,而且省级以上科技平台主要集中在罗欣药业、华盛中天2家企业,平台分布不均衡,覆盖面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需依托平台的科技研发、人才等项目的争取。三是策源力还不够强。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的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仍是空白,部分产业科技人才紧缺,企业与美国、日本等技术密集型国家合作交流少。四是企业创新意识还不够浓。部分企业满足于追求短平快的眼前效益,不愿意开展周期长、见效慢的科技创新投入,全区上下崇尚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将围绕一个目标,提升两大指标,实施三项行动:
围绕一个目标:以争创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区为统领。
提升两大指标:提升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指标和科技自立自强考核指标。
实施三项行动: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落实国家、省、市、区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加快推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23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2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0家以上,均实现较2020年翻两番。二是搭建创新平台。围绕“3+X”产业,重点推荐启迪之星(临沂)孵化基地备案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启迪之星(临沂)众创空间和临沂市“人才智汇”众创空间备案省级众创空间;支持金马、华盛中天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全力参与沂蒙山实验室建设,对接长三角加强产学研合作,在临沂市科创大走廊建设中唱主角、走在前。三是攻关关键技术。坚持引进与攻关并重,加快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重点支持罗欣药业、博力通化油器申报“市揭榜挂帅”关键技术需求项目。支持金马、盛阳等企业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力争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科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