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区发改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资金争取、改革创新、能源结构调整等工作,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7年以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年来及2021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调研,充分发挥参谋作用。一是科学下达年度预期目标计划。根据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及省市发改委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按年度提出并经人大审议通过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年度计划草案的报告,对年度计划和社会目标提出了预期和任务安排。二是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先后经历了前期准备、基本思路研究、纲要基本框架研究起草和规划纲要草案完善及审议等多个阶段。编制工作历时一年有余,数易其稿,目前正在走发文程序,不日将正式印刷成册并发布。《规划纲要》正文6万余字,由三个部分构成,共14篇、55章,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五个方面设置了21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100余个项目列入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项目专栏,成功争取20余个项目列入市“十四五”规划项目专栏。三是着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2017年至今,共形成月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50余篇,为全区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形成主导产业运行分析50余篇,为我区产业发展把脉导航。
(二)实施动能转换,全力优结构促转型。2017年以来,我区成立了由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领导小组,率先批复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打造全市首个实体化运行机构。编制完成《罗庄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分行业分年度有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三次产业占比由2017年底的2.08:55.15:42.77调整为3.22:39.54:57.24,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一是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贯彻落实“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三年攻坚行动,立足“3+X”产业,着力抓集群、强链条、重培育,工业经济稳定增长。1-9月份,全区1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9.3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95.7亿元,增长80.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4.5%,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盛阳、宏旺为龙头形成了全国第二的260万吨不锈钢热轧单体产能、全国第三的120万吨不锈钢冷轧单体产能优势。华盛中天起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金马汽车装备成为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合作品牌。罗欣药业成功上市,获评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十强”领军企业。二是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量。1-9月份,全区5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61%,增长17.3%。自2018年起,分年度完成规上服务业及3亩以上规下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工作。启动“点亮罗庄”夜间消费计划,以龙潭路至宝泉路之间的开元路段为试点,顺利打造全区首条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加强服务业载体建设,罗欣集团成功申报山东省服务业载体企业,申通快递、路运港物流产业园等项目成功获批山东省服务业载体项目,旭兴科技获评省服务业创新中心,琅琊花木风情小镇获批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累计上传行政许可数据94789条,行政处罚数据2880条。三是创新发展新兴产业。聚焦打造“北方氢廊”,全国首家氢能物流产业园——路运港智慧氢能物流产业园初步建成现试运行中,已投放氢能物流车80台,为全市氢能源产业发展在全省突破率先破局。依托房德科创园,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衬底设备项目、碳化硅功率器件生产等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三)加强项目攻坚,全力提升固定资产投资。一是持续做好省市重点项目推进。2017年以来,共争取实施省重大、省优选、双招双引、补短板强弱项四类省级重点项目20个,累计完成投资135.44亿元;市级重点项目69个,累计完成投资626.2亿元。其中,2021年共实施四类省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62.4亿元,市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87.2亿元。投资6亿元的宏旺彩钛新材料、投资5亿元的盛阳不锈钢制造中心、投资23亿元的罗欣医药物流产业园建成投产。对全区项目实施“四个一批”清单化推进,动态调整、有序滚动。共实施项目400余个,总投资1020亿元。二是扎实做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筹备工作。2019年、2021年分别获得全市第5、6的好成绩,我区重点打造的金马轻量化、萨克米陶瓷项目分别于2019、2021年获评全市十大好项目。三是紧盯固定资产投资考核指标。5年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位于全市前列,其中,2019、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市第二位。2021年1-9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4亿元,增长1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4.7、3.3、1个百分点。
(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自2019年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以来,获得电力指标持续排名全市前列,其中2019年得分96分,全市并列第一。2021年三季度,获得电力指标数据核验全市排名第一。改革试点方面,2018年6月,临沂市罗庄区陶瓷工业园增量配电业务试点获批国家级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创新性探索方面,重点项目联审联批经验做法在省发改委主办的《山东宏观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被省发改委评选为2019年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351”全生命周期管理经验在省委政研室(改革办)主办的《领导参阅》、市政府办公室主办的《临沂工作》上发文推广,并被省发改委以重点项目典型经验做法推广。罗庄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被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以《山东:改革改出新天地》刊播;典型经验做法被《山东通讯》第7期刊登,获批全市第二批改革成效年、原创性、最优化成果。全省“十四五”规划实施创新试点县区争取工作顺利推进,评审结果将于近期公布,有望获评全省十大创新试点县区。
(五)紧抓能耗双控,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一是超额完成目标压减任务。截至2020年,全区万元GDP能耗比2017年已累计下降39.44%;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压减846万吨,为全市“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和煤炭消费压减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2017年以来,三次获得(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市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考核第一名,获得考核奖励资金150万元。二是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开展新能源示范行动,促进农光互补、“零碳”园区、氢能物流等新模式新业态的逐步成熟,华盛江泉5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100MW储能项目列入市“十四五”新能源专项规划,年内开工;临沂丰华模具园3.2MW、房德科创园5MW屋顶光伏等园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开工建设,建设“零碳”示范园区;恒昌甲醇裂解制氢、路运港氢能源物流项目加快建设,氢装上阵(罗庄)物联科技产业园列入山东省“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三是参与实施能耗交易制度。积极参与山东省能耗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提供省级煤炭指标61万吨,获得省能耗指标收储资金8650万元。
(六)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对上争取。一是重点抓好上级资金争取。5年来,共争取农村和社会类上级资金补助3.56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1个,发行债券金额11.72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共6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250万元。疫情期间,帮助3家企业列入国家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共贴息贷款9200万元,享受中央贴息94.3万元,帮助山东裕欣药业有限公司协调口罩生产原料熔喷无纺布300KG。其中,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通过国家审核18个,发行债券资金4亿元,投资4个项目;获批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个,争取中央资金740万元;获批城市内涝治理中央预算内项目1个,争取中央预算资金800万元。二是重点做好人才平台创建工作。5年来,争取山东省急需紧缺人才项目4个,共争取省级资金400万元。新增省级平台5家、市级平台23家,获得市级资金补助60万元,区级资金补助110万元。其中,2021年获批省急需紧缺人才项目1个,争取省级资金100万元。三是抢抓上级政策红利。充分解读了国务院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山东省关于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组建了政策争取工作专班,找准政策争取结合点,建立了政策争取周调度机制,清单化管理,常态化推进,积极提报拟需要国家、省级层面推动支持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累计谋划、储备了8个领域共计51个沂蒙革命老区重大项目,提报了26项需上级支持的临沂革命老区重大事项,争取1个省级黄河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
(七)扎实开展粮食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一是加强地方储备粮存储管理。坚决压实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两个重点,确保储备粮数量、质量双安全。在2019年全国粮食数量和质量大清查中,我区1万吨地方储备粮(小麦)数量真实,质量完好,成绩优秀,获市表扬。二是粮食产业稳步发展。引导“鲁南国际粮油交易中心”、“丰之坊”、“东都食品”等粮食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质量意识,注重品牌建设。全力靠上粮油城项目土地指标争取落实工作,现土地即将摘牌,项目将于年底完成土建。三是粮安考核成绩优秀。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区长责任制,我区考核成绩连续四年位居前列,排名全市前六位。
(八)多措并举推进安全、环保工作。一是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做好电力、煤矿、管道安全排查工作,排查问题整改率为100%。安泰能源获评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输油管道安全管理经验做法,在全市油气管道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二是常态化做好环保治理工作。配合区生态办迎接省市“四减四增”评估,我区评估成绩位于全市第一。2019年全市散煤治理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罗庄区散煤治理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在市级刊物上公开发表。三是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新模式。到目前,我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共有11个,总投资额为2118万元,年发电量720万度。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2个,其中临沂华盛江泉能源有限公司500MW光伏发电一期1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1.3亿度,年收益8000万元,拟于2022年3月开工建设。
(九)扎实开展物价工作,全力保障物价稳定。一是认真做好涉案财物和固定资产的价格认定工作。2019年以来,配合开展涉刑事、涉纪价格认定494件,标的总金额2980万元,涉国有资产价格认定74件。二是全力做好价格监测工作。高质量完成居民生活必需品日监测日报告,为市、区物价基本稳定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数据支撑。按程序开展幼儿园收费、中小学课后辅导收费相关工作,联合相关部门指导做好收费公示工作。三是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在全区开展供水、供电、供气、供暖企业收费规范清理行动,对区内6家水电气暖经营单位,通过组织座谈、深入企业调研、向社会征求意见等方式,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经营服务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收费行为。受理12345市民热线、行风热线等各类价格咨询投诉案件全部办结。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组织制定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全面梳理、总结全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制定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高质量编制《关于罗庄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二)做好经济运行分析预警工作。及时组织经济形势分析,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年度目标任务中的短板弱项提出措施建议。
(三)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抢抓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推动黄河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机遇,我们梳理了51个革命老区政策争取项目和26项需上级支持的临沂革命老区重大事项,下一步,我们要拿着清单去争取,最大力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全力靠上服务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力强保障,促达产。重点推进久泰能源、精工钢构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对接省市,力争提报的5个省重大、3个省优选和3个双招双引项目成功列入。滚动充实“四个一批”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盘子。同时,深化“要素跟着好项目走”机制,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土地、能耗、资金等配套支持政策,全力保障引领性强、成长性好、带动性大的项目要素需求。
(五)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一是统筹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碳的关系,利用好省市能耗收储交易制度,对内挖潜烨华、江鑫等企业关停形成的能源替代指标,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能需求。二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将市政府下达各项能源消费“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街镇、企业。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严格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三是严格控制能耗增量,坚决遏制“两高”行业盲目发展,严控新建“两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