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罗庄区卫健局在市卫健委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打造“健康罗庄”为目标,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重点工作任务,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取得显著提升。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定不移,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一是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七一”讲话精神,组织开展11次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4次党史专题研讨、3次党性教育、征订党史学习400余本教材,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感受了思想伟力,涵养了初心使命、坚定了理想信念。二是深入开展“党建领航共享健康—千人大宣讲”活动46次,惠及群众2300余名;围绕群众看病就医的揪心事、烦心事,组织64名党员干部开展“体验式调研”,走访群众900余人,发现整改问题330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确定群众就医体验大提升、区级医院综合能力大提升等24件重点“实事”项目,落实清单化管理,完成23项。三是在“疫情防控领域”“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医疗机构虚假宣传”“小病大治、捆绑销售”等4个方面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发现整改问题47个。四是围绕“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目标,强化模范机关建设,打响卫健党建品牌,4名党员先后获市、区卫健系统“榜样人物”,1个基层党支部和1名党员分别被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优秀共产党员。
(二)狠抓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措施到位。在疫情防控方面。一是全面强化人员摸排管控、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防控,严格落实网格化、数字化摸排措施,累计对2.1万余名重点人群、重点地区来人做好健康管理服务。二是进一步提升应急指挥协调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增配8人到区指挥部集中办公,投入1000万元补充应急储备物资,投资160万元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日核酸检测能力达8000管,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4次,专题业务培训28次,累计培训1186人次。三是全面做好16类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学校师生抽检工作,16类重点人群完成24轮采样工作,累计采样检测17.76万人次,共采样检测食品类1.8万份,环境4.9万份,外包装1697份,结果均为阴性;11月1日起,按照“每周对各级各类学校按不同年级抽取5%的在校师生开展核酸检测”要求,完成7轮5.4万人采样检测;即时检测住院患者和陪人11万余人次,结果均为阴性。四是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发热患者闭环管理,强化院感防控各项措施,对34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394家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持续开展监督检查,共发现问题345条并整改完成;对73家疫情防控、院感防控落实不到位的医疗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罚款等行政处罚。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4次专题研究疫苗接种工作,就统筹开展疫苗接种,凝聚部门齐抓共管合力进行安排部署。增设临时接种点13个、流动接种队10个,精细化制定行业和单位、社区(村)受种人群接种计划,强化网格化管理,截至12月9日24时,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24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57.8万人;3-11岁人群第一剂接种11.42万剂次,完成率99.11%,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三;第二剂次接种7.6万剂次,完成率81.91%,全市排名第三;18岁以上第三剂加强免疫接种3.31万人,完成率全市排名第六。
(三)凝聚合力,“双城同创”深入实施。主动担当,打赢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攻坚战。投入资金8800万元,督办整改问题1.4万条,清运各类垃圾13.64万吨,修补硬化路面52.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和乱搭乱建4.25万平方米,粉刷墙面92万平方米,整治改造农贸市场17个,规范治理无人管理小区45个,为我区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贡献罗庄力量。同时以复审为契机,集中开展卫生创建活动,申报国家卫生乡镇5个,省、市级卫生村71个,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7个。
(四)咬定目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一是深入推进强基固本行动。区人民医院完成一期127亩征地和各项手续办理,一期总投资16.74亿元,于12月7日项目开标定标,年底前动工建设;对130个村卫生室配备康复理疗设备和智慧随访设备130套,配备比例达到56.28%;对省级示范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了血液分析仪、除颤仪、心电图机。二是加强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加深与市中医医院的医共体合作,深入落实同质化服务、分级诊疗、医保打包付费等政策,5月28日,市中医医院在我区开展大型中医中药乡村行活动。三是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一体化卫生院运行补助110万元,全额拨付到位。四是严格基药制度。围绕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与应对、药品使用监测、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降低慢性病用药负担等内容开展综合试点,投入60余万元实施“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五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招聘街镇卫生院工作人员23人,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6人,近期计划再招聘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六是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在健康信息平台一期投入35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医保接口、数据质量监控、电子票据接口、村级卫生室等系统的提升改造,推进平台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
(五)真抓实干,重点工作多措并举。一是推进中医药工作创新发展。召开由区长主持、区委书记讲话的高规格中医药大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中医药发展工作,制定下发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启动3处精品国医堂和16处中医特色卫生室建设,组织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系列“赶大集”义诊、巡回培训活动12次,惠及中医专业人员150余人,群众1100余人。二是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资金3974.6万元,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2.36万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5.9万人,老年人中医药管理5.7万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4.7万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1.9万人,免费婚检5330人,免费两癌筛查19105人,新增服用叶酸3238人,新生儿疾病筛查3738人,听力筛查3539人,产前筛查2491人,母婴阻断检测3587人。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积极邀请百度、泰国正大等集团来罗考察,先后到深圳、苏州、枣庄等地洽谈合作项目,签约首席智慧医疗、中韩美谷等项目,总投资达30.5亿元。四是净化医疗服务市场。深入开展卫生健康监督守正创新年”活动,集中开展卫生监督执法“蓝盾行动”,完成案件查处309件,其中一般程序112家,简易程序的197家。11月26日,全市召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五是安全生产工作稳妥有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排查安全隐患1466处,整改1466处。组织应急演练78次,参演人员1782人,4月30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六是“银龄安康”工程深入推广。召开2021年度银龄安康工程工作会议,细化任务分工,联合人寿罗庄支公司对各街镇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全区投保7.7万人,较去年新增3000余人。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公立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区级公立医院尚未建成,现有10家街镇卫生院中仅有5家是公立卫生院,部分卫生院基础设施差、设备陈旧老化,个别卫生院发展滞后。
二是卫生院指定性工作繁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街镇公立卫生院抽调大量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近1/5人员参与集中隔离点工作,近1/4的人员参与到核酸采样、入户流调、应急保障、预检分诊、发热哨点等工作,近1/3工作人员专职从事疫苗接种,每天早6点至晚9点持续为群众接种,同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各卫生院不设发热门诊,仅设发热哨点,所有发热病人集中到定点医院诊疗,病源减少;住院病区实行封闭管理,住院病人大幅减少。卫生院工作人员长期疲劳作战,但整体业务仍下滑20%-30%,经营困难。
三是疾病预防控制及卫生应急能力不足。区疾控中心因承担疫情防控和区重大办等工作任务,仍面临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的问题。同时,区疾控中心常规监测、检测技术能力不足,突发应急事件预防能力差,专业技术能力远远达不到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专业要求。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全力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认真吸取青岛胸科医院的教训,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扎实做好技术指导、疫情监测、风险排查、医疗救治等工作。持续加强对来罗返罗重点人群和冷链企业等重点场所的健康管理。严格院内感染防控措施,规范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建设,健全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全面做好应检尽检和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疫情防控处置水平。
(二)深化医疗卫生重点领域改革。强化政府办医责任,落实人员经费投入,逐步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项债务,保障村卫生室运行。推进医疗联合体、医共同体建设。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深化药品招标采购改革,探索建立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加强药品价格监测,促进药品价格公开透明。
(三)健全完善区、街镇、村居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面推进区人民医院建设,街镇公立卫生院改造提升和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层次清晰、结构科学、方便可及、分工合理、协调合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实施中医药发展集中攻坚行动。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国医堂、中医药特色卫生室,树立一批中医特色专科,培养一批中医名医,引进一批中医药加工企业,实现“治未病科和康复科、非中医医院中医科室、基层国医堂建设、互联网服务平台”全覆盖,区、镇、村三级中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省、市级“名中医”实现重大突破。
(五)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整合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以服务医改、改善民生、惠及居民健康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遵循全省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建成惠民、惠医、惠政的罗庄区卫生健康信息平台,统一部署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
四、工作建议
当前街镇公立卫生院抽调大量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参与到核酸采样、入户流调、疫苗接种、应急保障、预检分诊、发热哨点等工作,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各卫生院不设发热门诊,仅设发热哨点,所有发热病人集中到定点医院诊疗,卫生院收入大幅降低,入不敷出的问题日益凸显。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政府办医责任落实情况的督导考核,按照根据临发〔2019〕13号文件要求,将公立卫生院公益一类保障落实情况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