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紧扣重点工作抓落实
1、启动三年攻坚行动。4月6日,召开全区“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三年攻坚行动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全区“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工业经济统筹协调线领导小组,聚焦产业重构、园区承载、项目拉动,探索产业链三化发展机制(产业园区化、园区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全面构建罗庄工业发展新格局。2021年,全区确定重点工业项目43个,开工率为62.79%,建成投产率为25.58%。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开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的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全区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5个,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4.2%;1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4个项目列入省导向目录优选项目;7个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9个入选市重大项目;7个入选市重点技改项目。
3、强化企业分类培育。一是开展“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在9月26日前后,先后开展了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家论坛、企业家精神集中宣传、工业产品摄影展和政企大湾区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区企业家干事创业激情,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解放思想,做大做强。二是依托省直专家志愿服务工作站,针对新材料、新装备两大主导产业,邀请省直专家志愿服务队,在精益生产、品牌重塑、现场管理、数字赋能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目前,已深入32家企业开展现场精准辅导。8月,获批工信部第一批“中小企业志愿服务工作站”。
4、推进信息化建设。组织智能化培训活动,召开铸造装备、新材料、柳编行业需求对接会,开展临沂市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罗庄区产业数字化发展论坛、临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线上论坛等,年内举办各类线上论坛等活动3次,开展高点对标学习培训活动4次。临矿集团获山东省工业大数据平台示范项目;旭兴网络科技“知点云数字孪生教育”项目列入第二批山东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旭兴科技“数字罗庄平台”入选省级优秀大数据应用案例;落实5G基站建设改造工作,年内建设完成5G基站395处,基本实现罗庄区主城区及人流量密集区域的5G信号全覆盖。
5、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出台《罗庄区推进氢能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罗庄区加氢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聚焦“恒昌‘制氢’+路运港‘用氢’+加氢站‘加氢’”全产业链,加快氢能物流产业园。目前山东首条(青岛-临沂)城际氢干线已经开通。
(二)紧扣亮点打造抓落实
1、“一批创新经验”的推广宣传。区工信局与区发改局联合争取,罗庄区江鑫钢铁有限公司在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聚焦山东:改革改出新天地》专题栏目中作为典型被重点采访。罗庄区亩产效益改革典型经验被省工信厅《山东工业经济运行》发文推广。
2、“一批省级试点”的争取落地。罗庄区被山东省轻工集体企业联社评为“山东省县域特色产业培育示范区”,全市唯一、全省仅六。
3、“一批优秀企业”的着力推介。罗欣药业荣获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2020年山东省两化融合优秀企业;华盛中天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金马科技获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利信铝业完成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山东国际科技模具产业园入选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基地;2家企业入选市级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企业入选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企业入选临沂市“四个一百”示范工程企业;1家企业入选市级绿色工厂;启迪之星(临沂)孵化基地入选临沂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临沂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4、“一场省级现场会”的云上承办。8月26日,全省工业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罗庄区云对接会,承办单位罗庄区工信局,省工信厅组织各市县区工信局有关领导以及重点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服务商、高端院校、部分银行等单位负责人共计433人,搭建技改供需对接平台。
二、2022年工作安排
围绕全市工业发展“四个一批”工作要求,纵深推进“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三年攻坚行动,聚焦“3+X”产业,强链条、壮集群、激活力、强保障,促进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做强产业链条。坚持工业产业化、产业链条化,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新型工业,全面推行“链长制”,做好建链、延链的文章。链式发展新材料产业。聚焦金属基材料、生物新材料、建筑材料、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领域,依托盛阳金属、宏旺实业、豪门铝业、利信铝业,拉长增厚产业链条,谋划推动不锈钢轧钢扩容,加快推进帝奥年产3万台电梯、久泰50万t/a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等链主项目落地、开工,着力突破500亿元新材料产业体量。规模发展新医养产业。聚焦大健康领域,依托罗欣集团、若尧特医,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化学制剂、中药研发、特医食品、医疗用品、医疗器械、仓储物流、医疗康养,加快裕欣水针车间、恩康威尔挺创新等项目建设,推动鲁南医养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揭牌、运营,着力突破300亿元新医养产业体量。高端发展新装备产业。聚焦户外动力装备机械、汽车机车关键零部件等高端领域,依托华盛中天、金马科技、利信新材料,加快推动华盛中天数字化车间提升改造、金马再生铝合金循环再利用、大成高合金精密机械配件等项目建设,着力突破100亿元新装备产业体量。多元发展X产业。氢能产业,构建“恒昌‘制氢’+路运港‘用氢’+加氢站‘加氢’”全产业链条,加快加氢站、路运港二期等项目运营、开工,推动恒昌制氢项目论证、落地。新陶瓷产业,以萨克米、志强陶瓷为引领,发展高端建陶,推动萨克米新天地项目尽快完工,加快画漫天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开工。加快华盛江泉集团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打造江泉产城融合新区。
(二)壮大产业集群。坚持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主阵地作用,全面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突破产业散、乱、小的格局,加快关停并转、集约集聚,推动新材料产业园、医药产业园、汽车机车高端装备产业园等12个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完善园区“九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园区生产生活环境。严格入园标准,对不符合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定位、发展方向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在园区落地,确保园区产业集聚、业态鲜明、协作配套。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加大低效企业退出和整治提升力度。坚持产业集聚发展,聚焦“3+X”产业,加快谋划不锈钢深加工区、交易市场,加快推动苏科临沂医药健康产业城、中韩美谷、中科智谷产业新城等专业园区项目落地、开工。积极借鉴东莞、深圳等地区园区建设先进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设高层厂房,探索“工业上楼”,实现“问天要空间,向上要效益”。
(三)激发产业活力。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谋划建设华为(罗庄)工业智能创新中心,支持启迪数字产业园、房德科创园、旭兴科技、罗欣信息科技等园区、企业发展,加快5G网络信息、电信业发展,壮大全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盛阳金属、宏旺实业、安泰能源、华盛中天、罗欣药业等企业应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车间、无人工厂,全力打造10大数字化改造项目,树立“宏旺+美的”数字化改造标杆。引导企业运用设计赋能、绿色赋能,实施生产换线、装备换芯、机器换人,年内重点推进罗欣药业、圣戈班、萨克米陶瓷、利信新材料、伟诚纺织、旺利达彩涂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建设,评选全区10个重大技术改造标杆项目,给予重奖。
(四)强化要素保障。强化服务保障。以获批山东省县域特色产业培育示范区为契机,在新材料和新装备产业中,开展专家志愿服务活动,年内力争行业服务覆盖率达60%;持续组织开展“企业家日”系列活动,优选30家骨干企业,赴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研修学习。进一步健全区级领导帮扶联系企业制度,对列入市级百优制造业企业培育库和30家骨干企业实施精准帮助。强化平台支撑。支持企业主动参与各级重大研发计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市级以上项目库,努力培育一批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人才要素。聚焦区“3+X”产业领域,引导区内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金融要素。依托区财金集团,成立区融资担保公司,为优质中小微企业银行信贷提供担保,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土地要素。加快落实“标准地”出让改革,解决“拿地不能开工”的问题,让土地找项目,保证项目落地即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