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不简单的一年。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作开展,全局上下同心协力,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渔)业生产稳步推进,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1、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原则,深入实施《罗庄区城郊型乡村战略规划(2018-2022)》,认真开展重点建设项目储备工作,推荐上报了4个现代农业项目,1个防疫物资库项目;上报了3个谋划项目,2个储备项目。推进园区精准规划提升工作,编制规划了15家精品园和15家示范园,目前,目前,规划方已拿出规划初稿,规划工作进展顺利。
2、项目带动促进发展。一是强化示范带动。全区共创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5个,山东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1个,市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1个,市级农业“新六产”示范示范乡镇2个。2019年-2020年,我区新增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4个,山东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1个。完成3家市级“新六产示范主体”和2家省级“新六产示范主体”认定工作。二是规范建设21家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4家农技推广项目。三是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化验580余项次,制定全区玉米配方2两个,水稻配方2个。四是开展水肥一体化工作,共完成26156亩,超额完成2.5万亩任务目标。五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以上,高标准农田项目按计划推进,2019年褚墩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建设完成,2020年项目已开始施工。六是完成151个信息社“六有”标准(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和有持续运营能力)建设,初步建立起全区优质农产品上线下行的营销体系,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工程。
3、品牌引领提升发展。一是完成4家单位的绿色食品认证和6家单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二是培育“菇婆婆”、“花伴侬”、“东都食品”等5个企业产品品牌入住“产自临沂”高铁北站展销中心。三是提升“乐采册山”、“塘崖贡米”“沙沟芋头”3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推进乐采册山区域公共品牌的商标认证工作;推进“乐采册山”、“塘崖贡米”品牌的价值评估工作。四是实现益农社中心站和“产自临沂”品牌专营店合并运营,“菇婆婆”、“花伴侬”、“东都食品”、“佳人佳藕”等产品10个品牌的单品规范包装成“产自临沂”标识上架,纳入“产自临沂”品牌运营体系。开展“罗庄区品牌农业”、“学习强国”全区典型农业宣传工作。三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完成定量抽检79批次,合格率达到100%,积极配合省市监测机构开展抽样工作,为全区农产品品质提升保驾护航。四是落实食用水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水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加大对全区21家渔业养殖单位进行隐患排查和摸底调查,建立全区动态水产养殖企业监管信息数据库。目前,全区优质农产品基地三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
4、落实政策惠及于民。一是落实耕地地力保护政策,稳定全区粮食生产,深入开展2020年小麦种植面积核定工作,经核定,全区小麦种植面积为14.1万亩。二是推进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完成小麦保险13.5万亩,秋粮(玉米、水稻)9.2万亩,全年赔付作物受灾面积3.8万亩,赔付资金600余万元。三是落实渔船管理及燃油补贴申报发放政策。严格渔船补贴的发放程序,目前全区已喷码渔船29艘,2019年渔船燃油补贴申报资料已收集汇总,船只信息已在中国渔政指挥管理系统上录入审核。四是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包保复工复产政策,全区3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基本复工,指导友源等4家鲟鱼养殖单位,通过养成较大规格鲟鱼,销售到越南等地区,增加渔业产值200多万元。
5、农业环境保护有效。一是全力创建食品安全市及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全力以赴迎接省市验收。二是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及安全利用工作,编制完成《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省专家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的验收。
(二)农村经济方面。一是加强农经人员队伍管理工作。理顺农经中心各科室岗位职责,定岗、定人、定责,搞好对街镇经管站的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二是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在去年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和农村集体合同清理规范基础上,每月对村级财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强化整治成果,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同时,做好扶贫资产监管指导工作。三是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重点围绕产改信息录入、股权证书印制发放等,全面做好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整省试点工作任务。四是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目前,全区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8家,配合区委组织部,由农业银行实施,发放“强村贷”100万元。五是开展“空壳社”清理“回头看”工作。在前期会同区市场监管局、金融办、供销社、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等11部门调查摸底基础上,对全区111家“空壳社”按照“一社一策”原则进行帮扶处置。
(三) 农广培训方面。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制定了人才振兴工作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高素质农民260人,实用人才1000人,开展一期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暨土壤改良技术培训。二是开展网课培训。邀请市区农业专家、土秀才,定期为全区需要培训技术的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支持。三是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调研。根据全区产业分布情况,分配全区各街镇学员和实用人才指标。四是组织参加全市首期线上训练营。探索农民教育线上教学方式,建设教学支持服务团队,提升远程教育教学效果。
(四)综合执法方面。以强化全区农业综合执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为目标,按照“有案必接,执法必严”的原则,严格执法。截止到目前共出动执法车辆202台次,执法人员770人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6起,结案15件,下达责令责令整改通知书64个,有效的整顿和规范了全区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为全区的春耕夏播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是开展种植业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32家,生产企业12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38份,立案11起,结案11起,罚款26900元,有利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净化我区种植业市场。二是开展畜牧业专项执法行动。检查生产企业20次,经营单位55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1份,立案5起,结案4起,罚款29730.76元。三是开展沂河段重要水域禁止违法违规涉渔活动集中整治工作。组织执法人员对沂河高都、册山、黄山沂河段水域在白天及夜间加大对执法巡查的力度和频次,共出动执法人员240余人次、执法车辆60余车次,在刘道口、黄山等敏感水域进行夜间蹲守10次。
在自行清理阶段,全区共清理“三无”船只5艘,迷魂阵4帖,地笼50个。四是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和农机安全执法行动,依法纠正、查处拖拉机特别是变型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不按时年检、违法载人、酒后驾驶、套牌、使用伪造号牌等违法行为,出动执法车辆30余台次,执法人员180余人次,下达责令整改5份。
(五)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五治三创”为抓手,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截至目前,全区“三清四整”集中行动,已共累计出动人员172974人次,机械43501台,清理五堆114084处,清运垃圾93769.36吨,清理河道沟渠614296.63米,清理汪塘3884个次,人居环境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提升。全区累计检查村居576个次,其中清洁村庄检查312个次,无人机检查264个次,除傅庄街道检查完成一轮,其余街镇已基本检查两轮。
二、工作亮点
全面推进城郊型乡村战略实施,重点打造了“一线二园三区六片卅基地”。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是“花木谷”项目初见成效,目前已基本建成集花木种植、展示交易、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区初具规模。二是“菇婆婆”绿色菌菜示范园区稳步推进,以效峰菌业食用菌、蔬菜、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农业新六产示范区,绿色菌菜展示馆、短视频拍摄基地初见成效。三是市级乡村振兴服务片区项目稳步推进,册山片区、黄山片区、傅庄片区工作组成绩显著。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创建了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共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片区)18个。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规划打造了3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主体,培育了中国花谷项目,成功在2020(临沂)中国尊——中国盆景收藏家藏品国家大展开幕现场举办罗庄乡村振兴“三步走”签约仪式,成功签约长三角外延项目-大型现代大鲵综合产业园,并于多家企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三、当前存在的薄弱点
(一)农业生产压力较大。受疫情影响,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发展受到影响。
(二)农业项目争取不够。与其他县区相比,在争取上级改革试点项目方面,工作力度不够。
(三)协调力度不够。在产业振兴各项考核指标方面,同上级部门的协调对接不够。
四、2021年打算
区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坚持项目促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产值。继续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开展“产自临沂”品牌提升强化工程,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提升农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力争年底考核取得较好成绩。
罗庄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