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立足本职、自我加压、苦干实干,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及综合行政执法各项工作,城区环境面貌持续改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日益提高。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凝心聚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阵地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局不等不靠、主动担当、全员参与,全面完成了各项防疫任务。一是筑牢环卫防疫线。疫情期间每天定时对城区13座公厕、495个垃圾桶、80个一次性口罩收集桶、3个垃圾收集站等所有环卫设施进行无盲区消杀,对环卫车辆一车一消毒,同时加强对全区域垃圾清理及无害化处理的督导检查,从源头阻绝病毒传播。二是坚守防疫警戒线。严禁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特别是对流动商贩、农村大集等进行劝退,严禁人员扎堆聚集,避免交叉感染;根据指挥部安排,负责配合华润佳园、锦绣花园小区物业做好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了无疫情发生。三是完善内部职工排查线。认真摸排全局270余名职工健康状况,加强内部疫情监测,建立健康管理台账,及时掌握职工身体状况,随时掌握职工活动轨迹,防止疫情输入蔓延。四是严守复工复产审核线。对辖区内的建筑工地、餐饮店等复工复产情况进行检查,发放疫情防控一封信3500余份,确保各施工单位履行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确保企业复工复产有序开展。
2、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文明城市创建战。一是全面提升公厕管理水平。按照创城公厕二类标准,投资80余万元,对辖区内13座公厕进行改造提升;针对城区公厕数量不足的现状,发动企事业单位、大型超市等开放厕所供群众使用,累计开放130余处,基本达到了创城标准。二是强效规范市容秩序。以“严格管理、规范经营”的工作思路和“全人员、全区域、全时空”的工作态度,累计清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10000余次,清理乱涂乱画、野广告8000余处,条幅800余处。三是全力抓好停车秩序。针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及时约谈共享单车公司管理领导,加大执法暂扣力度,主城区9300辆共享单车,基本按照要求规范摆放使用。四是持续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在去年大型户外广告集中整治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整治提升活动,累计拆除一店多牌100余处、破旧牌匾200余块、占用公共空间落地广告100余处,利用“追呼”系统规范整治各类违规广告,建立健全户外广告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
3、以人为本,坚决打赢城市品质提升战。一是开展“城乡环卫提升”行动。以问题督办为抓手,将问题整改率与资金拨付挂钩,通过无人机巡查、“雪亮工程”平台、第三方暗访、网格员上报等方式发现问题19537个,已基本整改到位;投资300万元,为部分街镇配发240L垃圾桶6500个,中小型垃圾压缩车辆6台,提高垃圾清运能力,目前日均清运生活垃圾570余吨,实现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开展“市政设施维护”行动。将罗庄街道、盛庄街道43条道路、186万平方米的市政维修、园林绿化划归局属管辖,今年完成道路修补12000平方米,人行道整治5600平方米,路沿石整治1700余米,更换各类雨水收集及公共设施类井篦子、水泥板200余套,确保市政设施安全平稳运行。三是开展“裸露土地补植”行动。以春季补栽、补种为重点,对中心城区道路两侧、枯死苗木及裸露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补栽,共计约11万平方米。四是开展“城区景观亮化”行动。在通达南路、双月湖湿地公园、区政府大楼周围安装夜景亮化国旗灯笼、灯串,打造城区夜间靓点;对城区内路灯及时进行排查,投资230余万元将部分路灯进行更换,确保亮灯率在98%以上;安排专业公司对城区亮化进行摸排调研,全区夜间亮化方案规划正在编制之中。五是积极开展数字化城管案件办理。建立数字化城管案件处置日通报制度,加强考核、严格责任,有效的提升案件处置效率。今年来,罗庄区智慧城管案件应处置案件14526件,已处置案件14525件,处置率达99.99%,处置率、按期处置率均在中心城区保持第一,我区在第二季度全市点评会中做了典型发言。
4、重拳出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一是强化道路积尘整治。采取机械车辆联合作业与人工清扫相结合,推扫道沿灰尘,冲洗路面积尘,精细深化保洁,有效提升道路清洁度;开展“夜间洗城”行动,加大冲洗力度,确保道路扬尘达标。加大机械车辆配备力度,去年以来新增各类车辆近30台,总量达到68辆,基本实现了环卫保洁机械化作业。二是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整治。将全部执法人员全部“网格化”划分到建筑工地和市政工地,对施工现场大气扬尘治理情况进行全方位现场监管;开展“迅雷行动”对工地扬尘污染进行专项整治,每晚由2名科级干部带队24小时严查,严控渣土运输车辆、严管在建建筑工地,累计查处渣土车辆1500余辆,累计立案各类工地28起,罚款79.5万元,形成了扬尘整治高压态势。三是强化餐饮油烟整治。对全区范围内1988家餐饮点进行重新摸排,现已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备,同时创新开展餐饮油烟第三方运维清洗服务,对油烟净化设备进行定期专业清洗,确保油烟排放达标。四是打造全方位、智能化监管平台。全区所有在建工地、商砼站均安装摄像头,渣土车、环卫车、执法车均安装GPS定位系统,中大型餐饮单位安装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全部接入区智能监控终端管理,做到即时发现、全面管控,实现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5、严慎细实,坚决打赢城区防汛抢险主动战。去年利奇马台风等防汛工作,既有经验、也有教训。面对今年更加严峻的防汛形势,我局早谋划、早动手,投资100余万元,组织对城区14条城市道路排水管涵及双月湖等进行清淤疏通,维修更换雨水井篦500余个,备齐冲锋舟、麻袋、警示牌、雨衣等防汛物资,严格落实岗位工作责任制、应急值班制、汛情报告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全面提高防汛应急能力。特别是在“7.22”防汛工作中,全局所有科级干部及执法人员150余名全部到岗到位,彻夜坚守、连续奋战,冒雨上路深入开展雨情汛情巡查、排查、处置工作,出动排水泵10台、协调市局龙吸水3台实施低洼区强排,及时打开雨篦子120次,处置城区道路倒伏树木150余棵,整理加固广告牌和工地围挡70余处,帮助市民被困车辆39台,全员连续奋战30个小时,基本没有影响广大群众出行生活;汛后,迅速组织出动保洁人员600余名、机械设施70余台,分组对各路段进行清洁作业,累计清运垃圾、淤泥180余吨,得到了领导认可和群众赞扬。
6、强根筑魂,坚决打赢队伍建设组合战。一是常抓不懈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区委“打造一支铁军队伍”的要求,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抓班子、带队伍”,打造“五强班子、五硬队伍”,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一切工作始终。累计开展中心组学习12次,领导班子上党课8次,开展廉政教育活动5次,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6次、“双报到”服务3次。二是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创新执法方式,变“被动执法”为“宣教为主、惩戒为辅”;认真做好12345政府热线、网络舆情、电话投诉等工作,截至目前,接收并处理市民举报和投诉工单3500余件,回复率达100%。三是重视强化城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学习,提高执法办案水平,组织执法人员法制培训2次,强化法治意识、规范执法程序。组织开展“纪律作风大整顿”活动,动员各科室、中队找准标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学习,对标找差补短板,比学赶超争进位,不断凝聚正能量、消除负能量,实现作风大转变、精神大振奋,全力打造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队伍。
二、工作亮点和举措
1、全面推广建筑垃圾治理。我局高度重视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去年以来建筑垃圾治理考核为全市城区第1名。积极构建“源头管理机制”。实行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工作纳入政府“一次办好”联审联办项目,行政审批和城市管理部门共同对建设(拆迁)单位现场勘查,交警、交通部门核实运输路线、运输车队资质,从源头上促进了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着力实施“集中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车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实行积分制度,由市渣土办对违规运输公司和运输车辆进行扣分,依据扣分情况要求运输公司停业整改,直至取消建筑垃圾运输资格。加快推进“末端处置建设”。建设小区内装饰装修垃圾与建筑垃圾临时存放点、街镇装饰装修垃圾与建筑垃圾分拣场、区级装饰装修垃圾与建筑垃圾消纳场,建立起“小区收集、街镇分拣、区级处置”三级链条化管理模式,形成完整消纳链,实现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改变建筑垃圾无序处理的现状。目前98家小区已经全部设立临时存放点,街镇建设1处装饰装修垃圾临时存放分拣场,区级已完成2处建筑垃圾消纳场,在建1处。
2、扎实开展便民服务点打造。以“地摊经济”为契机,按照“放开不放任、便民不扰民”的工作原则,制定《罗庄区关于发展“地摊经济”的实施方案》,大力推行引摊进群入市,有序放开大型商超临时性促销和特色街区商户店外促销,定区域、定时间、定业态管理的“一引两放三定”制度,防止“一哄而上、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促进城市“夜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稳步发展、市容秩序良好、社会安全有序的“三赢”局面。现已选址便民服务点7处,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将中心城区全部惠民早餐点由原人行道、盲道集体迁移至原址附件绿化带空白区,在便民利民的基础上,规范市容秩序。同时,加大便民服务点周边巡查力度,积极向群众宣传相关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的有关要求,坚决防止占道经营反弹回潮。
3、以点带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参与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积极部署推进,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分类标准、强化宣传教育、完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现已在选定试点机关单位、学校、小区等19个,安装分类垃圾桶353个,生活垃圾分类智能一体机2个,建设生活垃圾分类体验中心、积分兑换中心2处,争取年底实现我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罗庄经验”。
4、创新执法力量下沉模式。按照区委领导要求,由我局牵头推进综合执法力量下沉工作。融合全区司法、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和街镇的执法力量,组建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开展集中办公,全力推动综合执法“重心下移”,实现机制重构、力量重组、流程重造、要素重整,全力打造“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全面破解基层执法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现已下沉执法人员180余人,开展联合执法100余次,省委编办、山东社科院、全市政法系统、市委组织部多次来我区对基层执法力量下沉工作进行调研、并给予高度认可,日照市、兰山区等相继进行参观学习。
三、目前存在问题
1、城市管理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城市管理工作牵涉面广,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较多,联合执法过程复杂,由于权责不清,极易出现重复管理和管理漏洞,城市管理整体功能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城市管理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城市管理缺乏长效性。由于城市管理的动态性、反复性,往往是“突击战”、“疲劳战”,难以形成长效管理的格局,一些长期困扰城市环境面貌的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城市广告“牛皮癣”,背街小巷卫生状况差,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商贩等一些问题短时间内很难治理,易陷入“整治-反弹-整治”的怪圈。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罗庄区不断加大道路、排水等城市建设,工程规模、资金投入创历年之最,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且年久失修,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4、城市管理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城市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但没有充足的经费做保证,特别是在机械设备投入以及环卫、园林、照明、市政等维护经费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档次的城市环境举步维艰,即使严重超负荷工作,也只能是穷日子过干净,难以提升城市品质。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补短板,强弱项,破顽症。拿出亮剑精神,向短板开刀,向弱项冲刺,向顽症开战。健全完善市容秩序长效管理机制,推动走向常态治理。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广告牌匾检查力度,组织大型户外广告“体检”,建立安全管理档案,美化城市“天际线”。继续开展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确保空气质量达标。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群众的文明意识。
二是抓提升,惠民生,创亮点。依托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快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健全智慧城市管理机制,探索城市管理和执法新方式、新方法,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实施无人机信息采集项目,消除日常监管盲区。积极开展市政、园林设施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整治道路破损、绿化带裸露缺失等问题,打造精品节点、精品景观,打造高品质城市形象。
三是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全面规范综合执法工作,切实健全完善制度建设,推动综合执法工作廉洁高效,推进执法与管理、执法与服务深度融合,严肃执法纪律,强化文明执法,推动依法行政,努力把罗庄城管队伍打造成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敢打硬仗的铁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