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大力弘扬“创新、担当、笃实、争先”新时期罗庄精神,立足职能、围绕中心、夯实基础、强化保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高效落实、创新突破、争先进位,奋力开创新时代市场监管新局面。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围绕区委、区政府“1366”工作思路,聚焦全区“5656”行动计划,认真做好党建引领、维稳、安全、环保、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项目(工程)、三引一促、双招双引、热线办理、包抓街镇、联系企业、第一书记、结亲连心、精准扶贫、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立足职能,服务发展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区新旧动能转换
1、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繁荣市场为目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在促进市场主体持续增长上下功夫。
2、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推行“一次办好”改革举措,大力推进办事流程简化优化和服务方式创新,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市场准入更高效、更便捷、更宽松。
3、加大帮扶企业工作力度。贯彻落实《临沂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施办法(试行)》,积极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政策宣讲活动,努力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最快捷的服务。充分运用“三押一推”帮助更多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高执法监管实效
4、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现抽查常态化,确保抽查比例不低于5%,抽查结果公示率达到100%。多方式指导市场主体开展年报,确保2018年度年报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和往年水平。
5、深入推进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按照“谁办案、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实施办法,确保应公示尽公示,努力实现公示率100%的目标。
6、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积极运用经营异常名录分类查询、统计管理、联合惩戒智能化等公示系统功能,促进各项惩戒措施落到实处。全面建立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对被吊销证照单位的有关责任人,依法实施行业禁入。
7、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全程监管。实现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餐饮消费环节、药品医疗器械相关环节的日常监管全覆盖。
8、深入开展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加大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领域的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无照(无证)经营、商标侵权、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质量不合格、食品保健食品欺诈等各类违法行为。强化直销企业监管,加大传销监测和查处力度。围绕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探索拓宽执法办案领域,力争在查办大案要案上实现新突破。
9、强化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坚持依法管网、以网管网、信用管网和协同管网的总体要求,贯彻《电子商务法》,推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创新,不断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重点打击侵权假冒、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规范网络市场经营秩序。
(三)筑牢安全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0、进一步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水平。全面实施特种设备网格化监管模式,构建全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持续开展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全力做好特种设备领域专项整治。宣传贯彻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刑事调查、停产整顿、联合惩戒”三项制度,夯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1、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全环节监管,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和监督抽检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实施整治督办制度,坚决清理整顿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
12、进一步提升药械化安全监管水平。全面加强药械化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日常监督检查。强化对药品购进渠道、冷链管理等药品质量安全风险点的检查,强化对一次性无菌、植入类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管,集中开展化妆品市场和药品医疗器械的专项整治。
13、进一步提升质量监管水平。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跟踪监测和风险研判机制。加大日用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突出重点消费品、食品相关产品、危险化学品及包装物、消防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双随机”抽查,及时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确保获证企业持续保证必备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
(四)突出民生保障,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14、提高热线办理质量和群众满意率。建立投诉举报受理中心,整合12345、12315、12331、12365、12358投诉举报工作,规范维权投诉受理和处理工作,及时高效办结各类投诉举报。
15、强化商品(产品)质量监管。聚焦民生重点和消费热点,坚持把日用消费品和消费者投诉集中的问题作为商品(产品)质量监管的重点,持续加大抽检力度,完善结果公示制度,及时曝光典型案件,扩大社会影响力。
16、积极推动食品监管多元参与和社会共治。全面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共治系统”,继续推进“阳光食堂、透明厨房”工程,着力构建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局面。继续推进餐饮服务单位清洁厨房、明厨亮灶和“寻找笑脸就餐”行动,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17、建立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组织开展市场各类专项检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落实市场主体责任,强化市场规范化管理,持续巩固深化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18、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以化肥、农膜等农资商品为重点品种,深入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保夏播、保秋种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
19、加大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围绕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充分发挥价格举报和价格监督作用,加强对实行政府定价、指导价价格行为的整顿与治理。
三、创新突破、争先进位
20、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对照省级食品安全城市测评体系指标要求,按照“抓源头”、“早动手”、“精细化”的思路,发挥好食安委牵头抓总的作用,抓好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源头治理、加强过程监管、推动社会共治,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着力推进全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确保顺利通过省级考评验收。
21、深入推进品牌、商标战略。加大品牌、商标培育力度,围绕全区“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新装备、新陶瓷”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含金量高、代表罗庄新形象、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商标。鼓励引导、积极帮扶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山东名牌、市长质量奖。
22、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工作。以质量强区建设为引领,突出“五大主导产业”,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食品药品质量、工业产品质量、建设工程质量、服务业质量、环境质量、政务服务质量”七大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提升全区质量水平。
23、深入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标准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公共服务标准保障”三大工程,培育一批体现罗庄优势和特色的先进标准,加快形成符合罗庄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24、积极推进专利创新和成果转化。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做好专利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以提高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为主攻方向,带动全区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稳步增长。2019年力争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80件,授权50件以上,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名列全市前列。
25、打造“食安山东”品牌。继续开展“食安山东”食品安全餐饮示范街(区)、食品餐饮、流通示范单位、食品安全规范化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放心肉菜超市等创建活动,以小创建推动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大创建工作。加大“明厨亮灶”、“清洁厨房”、“食品安全示范店”等品牌建设,发挥品牌示范效应。全力实施学校“阳光食堂、透明厨房”工程,力争年内全覆盖,确保“阳光食堂、透明厨房”建设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26、充分发挥党建在非公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突出抓好“小、个、专”党建工作,加大工作创新力度,提升非公党建工作水平,在全市继续保持先进行列。
四、党建引领,强化保障
27、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市场监管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
28、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规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推进纪律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党组集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考核。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严纪律强党性、明规矩树形象、转作风提效能。
29、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推动作风持续好转。扎实开展“正气充盈、担当作为”集中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树正气、鼓干劲、争先进”活动,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修订完善工作制度并从严执行,对不作为不担当不负责的干部严肃问责,切实解决“中梗阻”、“慢性病”等问题。严格落实交叉巡察整改要求,有序开展巡察整改工作,全面彻底地抓好整改落实,做好迎接巡察“回头看”工作。
30、围绕“头雁、先锋、培优”三大工程,以实现深度融合为目标,抓好领导班子、队伍、制度三大建设。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全面过硬,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市场监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31、全面做好机构改革相关工作,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化整合为融合,变合并为合力”为目标,整合优化职能,准确界定职责,合理设置机构,稳妥有序地推进机构、职能和队伍整合,确保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32、加强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市场监管工作需求,组织实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系列培训,提高干部专业化能力水平,加快推进专业领域职业化队伍建设。
33、持续加强法治建设工作。着力规范执法办案制度和程序,强化执法监督,推进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34、推进基层监管所规范化建设。按照“十个一”标准加大基层所办公用房、快检装备等投入,保障基层监管工作人、财、物基本所需。
35、加强市场监管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载体,扎实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推动市场监管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扩大对外宣传影响,深度挖掘工作亮点,主动展示工作成果,形成正面舆论引导,提高社会关注认可度,全面打造“罗庄市场监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