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度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区文广新局在市文广新局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为目标,坚定信念,风雨兼程,全区文化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3月2日召开的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我区取得了全市排名第五的成绩,被授予“2017年度全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2018年的文化工作
(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加大街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按照“五个一”建设标准,投资20万元,对8个街镇综合文化站进行提升,重点对对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历史纪念室等进行完善。二是着力推进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对57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为社区配备了锣鼓家什、便携式音响、书籍等,完善室内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乐器室,制作科室、制度版牌,配备书橱、桌椅和乐器等设施,丰富提升了60个社区级村情民俗展室。三是完善馆舍软硬件设施。扎实推进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投资1.2万元购进2套分馆管理系统。对图书馆内电子图书借阅机进行系统升级,更新电子图书6800册;调整图书借阅大厅的分类布局,更新图书3600余册,补贴书标磁条5千余册,完善新书推荐服务,方便了读者借阅。四是推进特色小书屋建设。积极依托卫生室、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特色小书屋”建设,采用书橱、图书等资源统一配发,场所负责日常管理的模式进行建设,盘活了闲置的图书资源。五是实现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罗庄分公司签定服务协议,现已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社区(村)全覆盖。六是区政协视察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5月24日,区政协对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情况进行视察,区政协主席孙建中带队,副主席王志伟、杨翠晓、何雪、周广军参加,副区长王晖青陪同。先后视察了罗庄街道湖南崖社区村史展示馆、傅庄街道西三冲社区文化广场、傅庄街道综合文化站,听取了我局工作情况汇报,视察组对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就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二)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欢欢喜喜过大年”文化进社区活动 、区第十九届民间秧歌会 、“迈进新时代 共创新辉煌”罗庄春晚、宝泉寺“十里桃花”主题灯会庙会 、雅鸣园海棠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 、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活动,共计212场次,成功举办了首届乡村文化艺术节、首届农民丰收节和第十七届广场文化艺术节,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开展公益电影放映1846场次。二是组织第二届罗庄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开展传统节日纪念、非遗技艺体验、沂花湾灯海展、雅鸣园品茶会、陶艺研学游园、广场舞培训等活动104场次,吸引20余万人次参与。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三是区图书馆在全国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验收中,荣获“二级图书馆”。四是文化活动做法得到市局领导肯定。在市局编发的2018年第二期县区文化工作动态上刊发的“罗庄区启动今冬明春九项群众文化活动”,市局调研员王兰峰同志作出批示:九项文化活动开启了罗庄区冬春文化惠民季,值得学习、推广、普及、借鉴。五是图书馆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举办罗庄区2018年“书香罗庄”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对2017年度评选出的“书香之家”、“优秀读者”、“优秀小读者”及省、市获奖选手86人次进行表彰;邀请临沂市百颗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临沂市社科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主任苗生伟老师,为广大读者进行“弘扬传统文化 提升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举办“诗与远方”知识竞赛,以“罗庄区图书馆邀您来一场与文学的奇妙邂逅”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推荐征文在省新闻出版局和省教育厅主办的“我的书屋.我的梦”主题征文活动中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临沂市第六届读书朗诵大赛暨第十三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临沂赛区选拔赛中,我区选手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并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三)2018罗庄区春节联欢晚会成功举办。2月6日,“新时代 新征程”2018罗庄区春节联欢晚会在罗庄区会议中心上演。整台晚会从筹备到演出历时2个多月,参与单位20多个,演出有戏剧、小品、诗歌、歌舞、独唱、合唱等艺术形式。近600名演职人员为全区各条战线的先模人物、党政干部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区级班子领导出席了盛会。女声独唱《富强和美新罗庄》、柳琴说唱《过节别忘抓安全》、小品《送彩礼》、歌舞《领航新时代》、合唱《不忘初心》等节目,紧扣“新时代新征程”主题,围绕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罗庄本土特色等题材创作而成,既有原创作品,又有经典唱段,充分展示了罗庄人民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文艺作品创作硕果累累。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搞好精品小戏创作,先后创作了《归来》、《拆迁还建,共建美好家园》、《父与子》、《劝父亲》、《随礼记》、《彩礼与婚礼》、《从简》、《兄妹二人赞罗庄》、《一碗难的粥》。在山东省优秀庄户剧团大赛中,我区柳琴戏《归来》在全省优秀剧团展演中以第三名的成绩获“网络人气奖”,同时获得“参赛剧目奖”和“优秀组织奖”。举办庄户剧团培训班,特邀临沂市柳琴传承保护中心一级演员梁福生等3位老师专业辅导,提升了全区庄户剧团传统戏曲艺术水平。
(五)文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一是培训文化骨干。邀请市柳琴传承保护中心的国家级演员梁福生、薛云飞、孙银铃为全区26家社会文化团体的骨干进行舞台表演、乐队、化妆培训,玉墨轩在文化馆举办书法培训班4期,广场舞蹈协会举办广场舞培训32场,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水平。 二是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积极参加省馆举办的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组织窗口服务人员参加了临沂市图书馆举办的“知文明 学礼仪”服务礼仪培训。
(六)文化扶贫精准有效。一是建设提升文化综合活动室。提升改造了沂堂镇冷水沟村、沂西岭村、西杏山湖村和黄山镇凤凰庄村、东蔡村、谢官庄村等6个省定贫困村的综合文化活动室。二是争取市级农村文化专项资金。争取12万元,为村综合文化中心配置活动室制度版面、腰鼓、锣鼓家什、便携式音响等文化器材和农家书屋桌椅、电脑、书籍等。三是优先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丰富贫困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七)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加大市级以上文物巡查力度,实施文物安全监管与“天网工程”,确保文物安全。举办文物保护培训班1期,20人参加。协调申报南外环绕城改建涉及文物保护事项。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拉网式安全巡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八)文化产业稳步推进。培养了临沂金狮工艺品有限公司、鲁信影城罗庄店、朱陈古瓷窑博物馆、雅鸣园、罗庄大家名家艺术区等一批文化企业。积极争取文化产业政策,临沂金狮工艺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企业(全省仅60家),雅鸣园已推荐申报省文化厅2018年度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
(九)党建引领坚强有力。制定党组工作计划、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认真开展了“廉政自省日”、“主题党日”活动、“打造高效执行力”活动、“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党员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双融双创”活动,组织参加灯塔党建竞赛答题,连续三次被评为灯塔党建学习竞赛先进单位。建立了查摆整改问题台账,党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党组每月进行两次学习研讨,党支部每月最少学习研讨一次。今年3月,区委第二巡查组对局党组进行巡察,6月4日,区委第二巡查组对巡察情况向我局进行反馈,局党组根据反馈意见,召开党组会,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四个清单”,逐一整改,建章立制,达到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文化设施配套不完善,布局欠合理,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
二是街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弱化。街镇综合文化站虽配备了专职人员,开展活动不够,已有的文化设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基层文化人才较匮乏,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形式还需拓展。
四是文化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财政条件受到制约,文化欠账较多,文化设施和服务能力差距较大。
五是缺少品牌性文化活动。既叫好又叫座、有质量有高度的文艺精品相对较少。
六是文化人才匮乏。全区从事文化方面的人员中,中级职称(含中级)人员为零。
三、2019年工作打算
(一)突出党建引领,让全面从严治党有力度。一是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保证每月2次集中学习;组织开展好领导干部上党课活动,确保每季度进行1次;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一次实地参观党性教育基地的学习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二是认真组织“双融双创”。以打造高效执行力为目的,创建党支部工作法,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紧贴文化惠民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坚持务实管用、注重实效,精心设计党建工作载体,努力打造文广新局特色党建品牌。
(二)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让基层文化服务有温度。一是加大街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按照“五个一”建设标准,提升2个街镇的综合文化站。重点对对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历史纪念室等进行完善提升。二是着力推进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对20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为社区配备了锣鼓家什、便携式音响、书籍等,完善室内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乐器室和村情民俗室,制作科室、制度版牌,配备书橱、桌椅和乐器等设施;建设社区村文化广场20个。三是积极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争取到年底实现所有街镇分馆与总馆的数据互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借统还。完善馆舍硬件设施,拓展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升综合服务效能,推进罗庄区尼山书院建设工作。对图书馆内电子图书借阅机进行系统升级,调整图书借阅大厅的分类布局,完善新书推荐服务,方便了读者的借阅,继续推进特色小书屋建设。
(三)突出文化惠民,让作品创作文化产业有速度。一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推行“群众点单”服务,确保119个社区群众在家门口欣赏精彩的文艺演出200场;推行公益电影放映新模式,提高放映质量,开展“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公益电影放映,统一标准做到“六个规范”完成送电影进社区村居1824场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依托重大节日开展与有关部门(单位)联合,举办灯会、庙会、民间秧歌会等大型主题性文化活动,继续举办第三届罗庄文化惠民消费季系列 、罗庄区第十八届广场文化艺术节 、乡村文化节、丰收节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发掘民间戏曲艺术人才,举办“票友大赛”展示民间戏曲艺术水平,努力扩大覆盖面和辐射力,提升群众参与率。二是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带动工程。做好罗庄区乡土艺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组织文艺骨干参加各类培训,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提升文化素养,计划年度培养村居文化骨干300人。三是搞好创作文艺作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搞好精品小戏创作工作,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创作爱党爱军、廉洁勤政、移风易俗等主题原创作品。四是加强文化产业基础建设。推动群众文艺团队发展,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
(四)精准文化扶贫,让乡村振兴有高度。一是加强贫困村公益文化设施提升。鼓励扶持省定贫困村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对空场、废弃地、街心进行整理,建设文化广场、综合文化活动室,为群众提供活动场所,推进贫困村建成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二是增加贫困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将贫困村纳入流动文化服务的重点区域,采取送图书、送培训、送展览到村等方式,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优先安排到贫困村演出、放映,确保贫困村群众每年能够至少看到一场戏、增加3至5场电影。三是扶持贫困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导贫困村广场舞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开展培训、发放音响等方式,支持贫困村群众组织参与文艺骨干培训、广场舞展演活动,年内实现100%的贫困村有1-2名文艺骨干和广场舞队伍。四是加强贫困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文化志愿者到贫困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和培训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支持贫困村组建本村的演出队、庄户小剧团开展文化活动。
(五)镌刻城乡记忆,让文化传承有厚度。一是组织主题宣传活动。在”5.18世界博物馆日”前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对罗庄区133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查,摸清文物保护单位现状,做好巡查档案整理工作。做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网工程”安装,确保文物安全。二是提升完善历史文化展示室。各街镇、社区(村)历史文化展示室,要突出乡村特色,挖掘文化内涵,让群众感受过往淳朴的历史。三是参加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市局举办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
(六)健全考核机制,让文化服务保障有气度。一是列入综合考核。把文化建设列入经济社会考核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基层单位“一把手”要亲自过问、亲自抓,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民生”的理念,“眼里有文化”,健全工作落实督导机制,明确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二是加大基层文化投入。各级政府财政加大对文化的投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努力形成多元互补、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格局。三是加强对局人员考核。依据区机关事业单位履职考评系统和有关工作制度,加强对局人员的考勤、履职,提高局人员服务文化的水平。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