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年度计划总结 > 正文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580/2018-00000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成文日期  2018-10-22
 公开日期  2018-10-22  发布机构  罗庄区黄山镇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7年政府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下,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实施“一二三四”发展战略:即紧扣发展一个中心,突出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两大重点,抓好稳定、党建、财税三大保障,实现道路建设、驻地改貌、美丽乡村、重点项目四个突破,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发展质量,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快速落实。2017年,全镇共实现财税收入242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7.95%,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7.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78亿元,招商引资上报5.6亿元,圆满完成年初各项工作任务。先后承办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全市道路建设现场会和全市造林绿化工作现场会,被评为全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街镇、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先进街镇。

(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一年来,我镇共策划重点项目10个,其中重点督查、调度项目4个,开工3个,投资完成88.9%,完成比率居全区首位。一是现代农业项目持续发力。宇霖果蔬三期规划设计的5个温室大棚、2640平方米的智能连体大棚和占地300亩的育苗区均已完工,2017年5月成功举办中国(罗庄)首届桑葚节,品牌效应已初步形成。二是生态旅游项目不断壮大。黄山生态园已累计投资1.5亿元,欧式大门、人工瀑布、休闲广场、环山别墅、主题餐厅和200亩梯田花海等工程均已完工,诺亚方舟已完成主体建设,部分景区已对外开放;武河湿地项目先后与中华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鲁商集团、神州长城等进行了对接。三是新型工业项目实现突破。山东亿生科技水溶肥项目3条高科技生产线已投入使用,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国土壤健康产业联盟,并成功加入了“一带一路”中俄区域间农业合作项目;积极与中国汇源集团洽谈,初步签署了为1000万亩果蔬基地供应10万吨肥料和土壤改良的“汇源优果”项目。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顺利完成“五个一批”、“十条路径”工作任务,工业转型升级入库企业15家,谋划转型升级路径50条,两项指标均在全区处于领先位置;工业技改投资高速增长,梳理有技改投入的企业8家,完成投资1.27亿,比2016年增长244.8%。积极发展“电商+”产业,依托传统柳编工艺,发展了自然之家、尚居优品、秋实家居、元通工艺、子成合作社等多家电商企业,其中,自然之家创立的“绿之恋”品牌,天猫网店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镇村面貌不断提升。一是道路建设提档升级。高标准打造了全长8.1公里的“樱花大道”和10公里的“紫薇大道”;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连接峰山社区和凤凰庄的4公里“银杏大道”;争取革命老区扶贫项目道路资金300万元,修建了镇驻地团结路、人民路和连接菊花屯、蒋一、蒋二、柳行4个村的3.7公里的南北主干道。二是驻地改貌初见成效。投资1560万元进行镇驻地改貌提升工程,对镇驻地3条主干道两侧进行立面改造,共粉刷墙体1.1万㎡,移栽行道树200多棵,安装文化宣传牌60个,并对道路两侧人行道、下水道、台阶进行了整改。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860万元,全力实施市级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工程,涉及8个村的规划设计已全面完工,分标段建设如期启动。投资98万元高标准建设的省级美丽乡村东蔡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村级文化小广场、农家书院、村标节点等配套惠民工程完工。全镇2017年完成旱厕改造1489户、“户户通”硬化5.5万㎡,完成境内5个汪溏清治理工作,其中老屯汪溏投资320万,喷泉、凉亭、护栏一应俱全,改造美化工作扎实有效。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在全区率先开展畜禽养殖清理工作,共摸排养殖户348户,现已拆除288户,剩余养殖户全部进行措施清零。二是统筹解决小“散乱污”企业问题,共摸排企业314家,全部断电停产,针对菊花屯拔丝、栗林洗绳、木柞电表箱加工三个专业村经济,实施园区搬迁、集中生产,其中,菊花屯拔丝园区共拆迁土地40余亩,主体框架已基本建成,正在加快建设配套,组织企业搬迁入驻。三是全面实行河长制,有效治理水环境,清理南涑河、武河湿地东闸、陷泥河水面垃圾3次100余吨,确保断面水质达标。投资200余万元对老屯、菊花屯、木一等处汪塘进行提升改造。组织10余次网箱清理行动,清理沂河、南涑河内网箱270余个,大阵15个。四是着力做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秸秆还田率90%以上,全镇范围内做到了“不见火光、不见黑斑”。

安全稳定大局不断巩固。深入开展了信访矛盾大排查工作,共排查不稳定因素75起,全部建立了工作台帐。以十九大安保维稳为契机,深入开展积案化解活动,市交办的2起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区交办的14起信访积案化解13起,化解率达92.9%,有效确保了在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峰会、省党代会、十九大期间没有越级上访发生。全面筑牢安全防线,完成应急救援备案企业18家,培训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职工500余人次;检查企业310余家,排查安全隐患881条已全部整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镇驻地所有流动摊点完成备案,实现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三)社会建设不断加强

民生事业保障有力。一是不断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创建市级卫生乡镇。社会保障工作推进扎实有效,全镇实现医保参保4.2万人、养老保险参保11534人,超额完成下达任务。切实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新增农村公益性岗位8个,争取省级建设补贴5万元成功打造菊花屯省级创业型社区。均衡发展各类教育,不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改薄工作稳步推进。争取资金596万元,新建小学、中学教学楼各一座;投资40万,实现全镇小学全供暖,代表罗庄区成功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二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帮扶108户、179人稳定脱贫,5个省定贫困村已完成退出工作;争取区扶贫资金193万元,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推动宇霖果蔬大棚建设和鼎昌合作社的农机购买等项目建设。三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管理体系,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上报大病救助54户,全年发放各类优抚优待资金187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发力评选“四德”标兵1305人,8家企业建立四德榜,31个村居实现四德榜全覆盖;推荐罗庄好人150人,其中安头村“王永芳”被评为“沂蒙十佳敬老楷模”。深入开展“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引导作用,推动文明建设蔚然成风。深入推行文化惠民四项工程,为全镇村居免费放映电影190余场。新增庄户剧院1处,建设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个,覆盖率达到91.7%。新建双合、蔡村、官山、凤凰屯4个社区活动场所并正常投入使用,让群众乐享文化惠民成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全镇人大大力支持和全镇上下奋力拼搏、合力攻坚。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低效,内生动力不足;土地指标缺乏,制约项目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政府依法行政、效能提升、作风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分析原因,并积极寻找破解之策。

二、2018年政府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进入新时代,实现新发展,政府工作责任重大。2018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四个五”工程、“六大行动”要求,结合黄山镇实际,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即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突出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两大重点,实施党建“五星”达标、乡村振兴、武河湿地攻坚三大行动,实现道路建设、驻地改造、美丽乡村、对外形象四大提升,抓好党建、稳定、财税、环保、作风五项保障性工作,全面建设“秀美湿地、生态黄山”。

(一)坚持项目引领,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着力突破生态旅游。一是加快武河湿地开发建设。将武河湿地开发作为2018年工作的重心和突破点,坚持高定位规划、高标准招商、高质量建设,将武河湿地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集旅游观光、亲水娱乐、休闲养生、科普教育、商贸集群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5A级旅游景区。二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游。依托黄山生态园、沭河古道花海等项目的建设,带动“农家乐、采摘游、农耕体验、休闲养生”共同发展,力争新建农家乐8家,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户10户,吸引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农家果、享农家乐。三是加大旅游招商推介力度。举办旅游招商推介会和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相结合,引进旅游龙头企业,力争在全镇开工建设3A级旅游景区1家,2A级旅游景区3家,发力建设生态旅游强镇。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一是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佳源工艺、安泰能源等15家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菊花屯拔丝、栗林洗绳、木柞电表箱加工三个专业村产业园区建设,整合小微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二是繁荣发展电子商务。紧紧围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上下游关联产业,将电商产业与柳编等其他产业有机融合,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电子商务桥梁纽带作用,建设柳编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和“一村一网店”,发展“淘宝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全镇上线企业和商户100家以上,打造亿元网络销售镇。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转变传统农业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争取各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二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宇霖有机果蔬、齐强苗木等土地流转力度,扶持项目做大做强,并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承办好第二届中国罗庄“桑葚节”。三是精心培育特色农业,唱响黄山主旋律。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打造临沂城南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力争年内新流转土地5000亩,新建2个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有机农产品品牌2个,着力探索培育田园综合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二)聚焦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幸福美好家园

高标准提升形象。加快驻地改貌建设速度,逐步打造人民路、兴盛路、富民路和团结路、文明路、褚黄路“三纵三横”的小城镇格局。继续推进东蔡、菊花屯、桃园等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力争新打造1个省级、7个市级美丽乡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户户通”和改厕工作,新硬化村级道路10万平方米,完成改厕2000个,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800万元,全长30公里的14条村级网化公路,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倾力打造绿色屏障,完成好植树造林任务,构建多层次、错落有序的绿色空间,努力实现村在林中、屋在树中、人在花中的绿化美化目标。

打好环保攻坚战。积极推进建陶行业退城入园,合力整治小“散乱污”企业,深入开展施工扬尘、燃煤锅炉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格实行两季秸秆禁烧,多措并举改善大气环境。全面取缔畜禽养殖,严格落实“河长制”常态化管理机制,大力开展“清河行动”,加大镇域内3条河流治理和网箱养殖清理力度,全方位改善水环境。坚持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着力抓好垃圾清理、镇容镇貌改造等工作。建立健全打击、预防和追责的长效机制,整合执法管理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落实源头治理,全力提升长效管理水平。

倡导文明新风尚。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利用庆“三八”、“五一”等节庆活动,评选表彰“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及“四德”标兵等先进典型。积极开展“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及“四下乡”活动,逐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新生活。发挥民间文艺团体的作用,组建群众文艺组织,规划建设文化广场,实现农村文化活动经常化。

(三)加快社会建设,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多方争取、筹措资金,统筹解决“大班额”问题。全面提升保障水平,继续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障成果,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覆盖面,力争实现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配套改造工程,解决全镇饮水安全问题。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促进5个省定贫困村摘帽,108户,179名贫困群众脱贫。做好村五保户供养、优抚和困难户帮扶工作,切实维护好各类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全民守法,建设省级规范化司法所。规范信访秩序,严格实行诉访分离,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法律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解决合理诉求。加强专职巡防工作,发挥村(社区)警务、群防群治、视频监控等治安防控体系作用,切实提高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等活动。完善应急工作体系,提高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推行联合执法、联合办案,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恪尽职守、永不懈怠,科学务实、勤勉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务实高效。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提高执行力,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推进落实力度,做到重要工作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坚决整治庸懒散、为官不为、推诿扯皮现象,力破“中梗阻”,严格问责问效,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完善目标管理考核、督查督办机制,突出工作实绩,充分发挥目标管理激励和约束作用。

坚持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不断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质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公开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项目建设等领域政府信息,让政府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有关规定,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行政监察、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力度。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持从严从俭,全面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力度,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