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深入开展“重点项目突破年”和“城乡环境提升年”两大主题活动,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
(一)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全区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60.43亿元,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5.9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166.2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88.29亿元,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30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5亿元,增长24.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85亿元,增长11.7%。进出口总额完成14.8亿美元,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4.5亿元,增长19.1%。各项存款余额完成190亿元,比年初增加2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000元、8070元,同比分别增长15%、18.3%。
(二)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项目建设越来越好。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增长25%。其中一产完成投资4.5亿元,二产完成投资54.5亿元,三产完成投资45亿元。全区共有15个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沂河路商贸经济片区项目包含11个服务业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4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1.5亿元。项目开工率100%,其中9个项目已竣工或部分投产。全区有4个项目列入全市调度的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4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5.26亿元,项目进展比较顺利。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质量越来越高。一是科技引领传统产业升级。全区实施科技节能研发项目17项,在焦化行业推广了干熄焦节能减排技术,在钢铁行业推广了“TRT”发电、烧结机脱硫等技术,在陶瓷行业新研发推广了一次烧成等技术,有力促进了焦化、钢铁、陶瓷三大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节能减排。二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升。全区服务业完成税收13.84亿元,增长38.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支持被列入省市级的服务业城区、园区、企业和服务业重点项目;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花博会和青啤节,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法国“家乐福”入驻华创·金桂园,具有罗庄特色的服务业品牌正逐步形成。在沂河路两侧开发建设了临沂名嘉广场、深莞城、展恒怡和国际、工商贸博览城等总投资300亿元的“十大商业综合体”,项目全部建成后,沂河路两侧将成为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三是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以开展“两型”社会建设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综合治理工作。2011年万元GDP能耗3.54吨标煤,同比下降3.89%。狠抓了燃煤污染、工业窑炉粉尘污染、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的治理,大气质量逐步好转,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开放步伐越来越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迅速推进,傅庄、册山、沂堂、褚墩和黄山卫生院等5处公立卫生院实施了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在全区公立卫生院提前实现了政府办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的全覆盖,推行了“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所需资金由新农合基金已预先拨付到位。充分利用华盛江泉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新光集团、华盛药械、银凤陶瓷等出口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扩大出口,抢占市场份额,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组织120多家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洽会。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8亿美元,其中出口3.46亿美元。
(五)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形象越来越美。以“双城同创”为抓手,完成城市建设投资3亿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3%。按照“一环两园三带”的发展布局,完成了全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投资8500万元,完成了湖北路东段一期、振兴大道、湖北路、湖东路、湖东二路等5条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投资5000万元,完成通达南路、新206国道立面改造2.8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30万平方米,路灯安装700棵;投资3700万元,实施了湖北路、新206国道、金八路、盛能路等4条道路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创建与发展论坛上,罗庄区荣获“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称号,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六)民生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保障越来越强。配合“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的举办,投资80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罗庄区展览馆。投资220万元,完成文化路、护台路、通达南路等路段燃气管网敷设7公里,沂河路、绣花城路弱电下地10公里。全区农村住房建设完成11582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17.5%。建设了万通盛世馨园三期、怡景绿洲、孟园馨园等3处经济适用房,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实施了欧罗花园、花园小区建筑节能改造。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了大幅度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民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均取得较好成绩,全区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计划指标
回顾2011年,在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国际经济持续动荡的背景下,我区经济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展望2012年,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加之美、德、法、俄等大国面临政府选举,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我们要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区发展实际,结合全区“五年规划”和“三年倍增计划”的总体要求,本着积极进取的态度,对2012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安排如下:
1、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00亿元,增长15%。
2、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30%。
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增长22%。
4、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26%。
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增长26%。
6、实现进出口总额16.5亿美元,其中出口3.8亿美元。
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增长25%。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超过10000元,增长17%。
三、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
2012年,根据全市“四三二一”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体要求,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加快推进由“工业主导型经济”向“工商复合型经济”的转变,全面打造富强罗庄、生态罗庄、和谐罗庄。
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重点推进册山草莓、高都食用菌和乐义蔬菜建设项目,扩大褚墩大蒜、牛蒡、蔬菜和黄山杞柳种植面积,提升种植水平。在全区新建、扩建15处优质农产品基地,新建无公害绿色产品6个。二是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继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壮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辐射带动4000余户农民致富,增收3000余万元。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搞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年内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9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
(二)努力夯实工业基础。抓住享受中部发展政策的“红色机遇”,选出一批前景好、潜力足、带动强的优势项目,争取中央及省市财政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抓住列入全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名单的“黑色机遇”,完成江鑫钢铁和三德特钢兼并重组,推动盛阳集团利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提升壮大;抓住山威集团、元生铸业等企业成为全国优质铸造生铁基地试点企业机遇,推广短流程配套工艺,带动铸造铁行业升级发展;抓住全省“四新一海”战略实施机遇,大力促进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罗欣药业裕欣分厂、中玻蓝星特种玻璃、新光涤纶长丝生产、豪门铝业太阳能铝型材配套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久泰化工尽快将乙二醇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力争年内新兴产业占规模比重达到30%以上,打造我区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另一新“引擎”。
(三)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围绕布局规划抓项目。围绕“一环两园三区”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冶金工业、医药化工产业和面向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配套加工业,全力打造集科研开发、加工制造、市场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区。二是围绕企业壮大抓项目。对有一定优势、发展空间潜力大的企业,通过新上、技改等项目,促其做大做强,努力培育成全国的行业龙头。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小企业,出台配套扶持计划,加大创业引导力度,千方百计助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三是围绕园区发展抓项目。紧紧抓住罗庄区作为全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南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试点的契机,整合工业园区的企业和项目,围绕冶金产业链、铝加工产业链、钢铁产业链和建材产业链等四大循环产业链条,打造循环经济发展平台。
(四)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一是科学谋划,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加快建设鲁南国际茶博城、展恒怡和国际、深莞城和亚太信美国际商城等专业市场。以滨河片区为带动,加快沂蒙乐园、宝泉寺旅游开发和武河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文化旅游业。二是激发活力,培植壮大新兴服务业。加快沂河路两侧“十大商业综合体”建设,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临沂“南部新商圈”;组织开展好各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稳妥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组织,构建金融保险业体系;发展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服务、卫生保健、体育健身和家政、中介、商务、餐饮等各种家庭服务业,健全家庭服务业网络。三是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准入、税费优惠、土地供应、财政金融、监督考核等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五)尽力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化解资金瓶颈。抓住沂蒙革命老区享受中部政策的机遇,加大争取力度,不失时机地跑部进京、跑省进厅,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落户;加大激活民资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和成长型企业通过上市、强强联合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示范和催化作用,整合用好现有政府性投资资金。二是缓解用地矛盾。眼睛向上争增量,积极向上多争取用地指标和省市新兴产业项目点供指标;眼睛向下搞盘活,加大圈而未建、建而未产等土地的清理力度,盘活存量;在用好增减挂和土地政策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土地承载能力,向地上要高度、向地面要密度、向地下要深度,千方百计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三是破解人才难题。在引进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上实现突破,大力实施“借脑工程”,努力把国内外优秀人才及其智力成果引到罗庄来;规范提升现有区级以上技术研究中心水平,积极引导企业申报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引进院士工作,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经济竞争力。
(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保、住房等方面的需求,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区人民。继续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我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深入推进平安罗庄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平安罗庄、文明罗庄、和谐罗庄。
各位代表,我区发展面临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肩负的责任神圣而重大。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
2012年2月2日